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知識問答
為幫助師生全面準确了解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相關知識,以更好的面貌迎接專家入校,現将有關内容以問答形式進行彙總,希全體師生學習熟悉它,為我校順利通過審核評估貢獻力量。
一、什麼是審核性評估?
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意見》(教高[2011]9号)規定了“五位一體”的評估制度,包括自我評估、院校評估、專業認證與評估、狀态數據常态監測、國際評估。
其中審核評估是院校評估的一種模式。審核評估是在我國高等教育新形勢下,總結已有經驗,借鑒國外先進評估思想的基礎上,提出的新型評估模式,核心是對學校人才培養目标與培養效果的實現狀況進行評價。
審核評估主要看被評估對象是否達到了自身設定的目标,國家不設統一評估标準,是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結論不分等級,形成寫實性審核報告。審核評估的重點是引導學校建立自律機制,強化自我改進,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二、為什麼要開展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
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以成果導向為引導,以高校自評和監督高校本科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是否完善為核心,堅持“用自己的尺子衡量自己”,更注重學校的特色發展和内涵建設,既符合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也能夠更好地與國際高等教育評估對接。
三、審核評估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審核評估的指導思想可以概括為“一個堅持、兩個突出、三個強化”。就是要在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這二十字方針基礎上,突出内涵建設,突出特色發展,強化辦學合理定位,強化教學中心地位,強化内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四、審核評估的原則是什麼?
一是目标性原則。強調目标導向,重點看學校人才培養目标的達成度;
二是主體性原則。強調學校是人才培養質量的責任主體,促進學校建立健全質量保障體系,提升質量保障能力;
三是多樣性原則。尊重學校辦學自主權,鼓勵學校根據國家和社會要求,結合自身條件,合理确定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标,制定質量标準,形成辦學特色。這一原則體現了國家對高等教育分類指導、分類評價的思想;
四是發展性原則。強調過程改進和内涵提升,注重資源的有效利用,注重持續改進機制的建立;
五是實證性原則。強調依據事實做出審核判斷,以目标為導向,以問題為引導,以數據為依據,以事實來證明。以上原則貫穿于審核評估方案的内容中,貫穿于專家組的評審過程中,也貫穿于學校的自評自建過程中。
五、審核評估的理念是什麼?
審核評估強調“對國家負責,為學校服務”,“以學校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位”的理念。
六、審核評估重點審核的“五個度”是什麼?
一是培養效果與培養目标的達成度;
二是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标與社會需求的适應度;
三是教師和教學資源對人才培養的保障度;
四是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運行的有效度;
五是學生和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滿意度。
七、審核評估的範圍包括哪些内容?
“審核評估範圍”是圍繞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所設計的審核内容,由審核項目、審核要素、審核要點三個層次組成。
第一個層次為審核項目,共有“6+1”項内容,分别是定位與目标,教師隊伍,教學資源,培養過程,學生發展,質量保障。在這六項之外,還另加了一個特色或自選項目。第二部分内容為審核要素,把六大審核項目劃分為25個要素。
第三部分為審核要點,把審核要素的核心内容體現在80個審核要點上。
八、審核評估有哪些程序?
審核評估程序包括學校自評、專家進校考察、評估結論審議與發布等。
(1)學校自評。參評學校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實施辦法》和審核評估内容及上一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存在問題的整改情況,結合自身實際,認真開展自我評估,按要求填報本科教學基本狀态數據,在此基礎上形成《自評報告》,同時提交各年度《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2)專家進校考察。實施審核評估的機構應對學校提供的本科教學基本狀态數據進行分析,形成分析報告。專家組在審核學校《自評報告》、《本科教學質量報告》及《教學狀态數據分析報告》基礎上,通過查閱材料、個别訪談、集體訪談、考察教學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觀摩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等形式,對學校教學工作做出公正客觀評價,形成寫實性《審核評估報告》。
(3)評估結論審議與發布。各省(區、市)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部評估中心應按年度将所組織的審核評估情況形成總結報告報教育部。教育部組織評估專家委員會進行審議,公布審議結果,并由教育部評估中心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公開發布參評高校的審核評估結論。
(4)評估結果。審核評估結果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反映,與學校辦學、發展直接相關,學校要根據審核評估中提出的問題及建議進行整改,有關教育行政部門應對評估學校的整改情況進行指導和檢查,并在政策制定、資源配置、招生規模、學科專業建設等方面予以充分考慮,促進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九、專家組進校後考察的主要方法與内容是什麼?
(1)參觀:由專家組提出内容,由學校負責組織、安排路線。考察各類基礎設施,公共基礎課及主幹專業基礎課實驗室,重點實驗室,主要實習基地,圖書館,電教中心,網絡中心,多媒體教室,體育場,學生出早操、上晚自習,社團活動,學生宿舍,食堂環境等。
(2)聽課:每位專家至少聽3-4節課。
A.不同類型的課程,如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實驗課,學校優秀課、精品課等。
B.不同類型教師的課,如老中青年教師,教授、副教授、講師等。
(3)座談會:由專家組确定讨論提綱和與會人員名單,時間安排在2小時之内,人數控制在每組6-15人左右。
A.召開不同專題的座談會,如學科專業建設,教學質量自我監控體系的運行,實踐教學環節,教學經費及使用,對學校教學質量的評價等。
B.召開不同類型人員的座談會,如老中青教師,教學管理幹部,教務人員,學校督導組(或評估辦),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優秀教師、學生等。
(4)走訪:盡可能對所有的教學基層單位和主要職能部門都安排走訪。
(5)查閱資料:參評學校要彙集整理出各方面的資料。
各項指标的評估依據及其支撐材料和補充說明,各類教學文件、會議記錄,統計表,學生作業、實驗報告,課程設計,教師教學日曆,教師講稿等。
十、什麼是新時期“五位一體”的本科教學評估制度?
答:“五位一體”本科教學評估制度就是以學校自我評估為基礎,以院校評估、專業認證及評估、國際評估和教學基本狀态數據常态監測為主要内容的教學評估制度。“五位一體”主要指以下五個方面:
一、自我評估,強化高校的主體地位和質量意識。
二、院校評估,引導高校合理定位,促進内涵發展和特色發展。
三、專業認證及評估,增強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适應性。
四、國際評估,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水平,促進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專業和高水平大學。
五、教學基本狀态數據常态檢測。
十一、開展本科教學審核評估的直接政策依據是什麼?
答:開展本科教學審核評估的直接政策依據是:一、《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意見》(教高[2011]9号)。二、《教育部關于開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
十二、如何理解學生和社會用人單位的滿意度?
答:學校應把學生和社會用人單位的滿意度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尺度。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及其服務工作的質量,歸根到底表現為學生的素質是否得以提高、學習需要是否得以滿足。
因此,隻有了解社會用人單位的需求和畢業生的反映,并根據反饋信息對專業設置、培養目标、培養規格、培養方案、教學方法等進行調整,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才能最終提高學生和社會用人單位的滿意度。
十三、新時期教育質量保障與評估有哪些新要求?
答: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概括起來主要包括六個方面:
1.“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建立和完善國家基本标準”“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适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标準”。
2.“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根據培養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标準”。
3.“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改進高校教學評估”“建立科學、規範的評估制度”。
4.“鼓勵專門機構和社會中介機構對高等學校學科、專業、課程等水平和質量進行評估”“探索與國際高水平教育評價機構合作,形成中國特色學校評價模式”。
5.“建立高等學校質量年度報告發布制度”“整合國家教育質量監測評估機構及資源,完善監測評估體系,定期發布監測評估報告”。
6.“明确各級政府責任,規範學校辦學行為,促進管辦評分離,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确、統籌協調、規範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
十四、國際上開展高等教育評估的主要經驗和做法有哪些?
答:國際上多數國家都建立了高等教育評估制度,有以下共同經驗和做法:周期上,每5-8年開展一次評估。
内容上,既開展學校評估,也開展專業認證及專業評估。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是評估的主要内容。
模式上,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認證模式,二是選優模式,三是審核模式。我國開展的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就屬于審核模式。
組織方式上,分為三種:一是政府主導型,二是政府、社會共同參與型,三是民間主導型。實行管辦評相分離是多數國家評估制度的共同特點。
十五、教學評估對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有什麼作用?
答:本科教學評估是評價、監督、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評估不僅能鑒定學校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水平,診斷學校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而且能發揮“以評促建”的作用,促進學校更新教育觀念,明确發展方向和目标,深化教學改革。
同時,教學評估還具有激勵和督促作用,能夠促進學校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學管理,建立自我約束、自我監控機制,完善内部質量保障體系。我國以往開展的教學評估實踐已充分證明,學校通過評估,教學工作水平明顯提升,達到了保障并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十六、審核評估具體含義是什麼?
答:審核評估是“五位一體”評估制度中院校評估的一種模式。概括地講,它是依據被評估對象自身設定的人才培養目标來評價被評估對象人才培養目标與效果的實現情況。審核評估主要看被評估對象是否達到了自身設定的目标,國家不設統一評估标準,是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審核結論不分等級,形成寫實性審核報告。
十七、如何理解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标與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适應度?
答:高校是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确定的人才培養目标必須體現為經濟建設服務,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須從實際出發合理定位,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标。
适應度不僅體現在學生的畢業率、就業率等方面,更主要反映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高校隻有高度重視教學環節,才能保證培養質量。
十八、如何理解審核項目、審核要素、審核要點之間的關系?
答:首先,項目、要素、要點三者之間是一個整體,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涉及的核心内容,體現了人才培養工作的系統性和規律性。
其次,項目包含要素,要素包含要點,即項目反映了審核的核心,要素體現項目的目标要求,要點是具體闡述要素所必須關注到的點。
考察項目并不能僅限于該項目下的要素和要點,還需要其他内容的支撐,因此對某個具體項目而言,要素和要點隻是它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最後,各個項目和要素間相互關聯。例如,“人才培養中心地位”這一要素,也會體現在“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培養過程”幾個項目中。
十九、什麼是審核評估的自選特色項目?
答:審核評估在确定的六個項目之外,增加了一個自選特色項目。這體現了審核評估的開放性,體現了審核評估充分尊重學校辦學自主權,鼓勵高校辦出特色的指導思想。
學校可以在定位與目标、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培養過程、學生發展、質量保障這六個項目之外,圍繞人才培養工作自行選擇(也可以不選)特色鮮明的項目,作為補充審核的内容。
自選特色項目應該詳細說明學校是怎麼做的,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效果怎麼樣,今後如何進一步改進和提高等。
二十、如何理解教師和教學資源條件的保障度?
答:教學資源是指一切可以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标的物化的、顯性或隐性的、為學生學習服務的教學要素。教師和教學資源是高校辦學的基本條件,學校依據自身情況設定的人才培養目标,還應提供與之相适應的人、财、物條件支撐,以促進培養目标的實現。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和優質的教學資源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
二十一、如何理解教學和質量保障體系運行的有效度?
答:内部質量保障體系是保障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學校應依據國家高等教育相關質量标準和有關行業标準,建立學校自身的專業标準、課程标準和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标準,并依據這些質量标準開展教學工作。同時建立自我評估制度和教學基本狀态數據庫。通過自我評估、督導檢查、教學狀态數據常态監控等質量保證措施,調整、改進工作,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十二、我校的“精神”“校訓”“校風”是什麼?
答:吉大精神:“鳳飛千仞,薪傳八方”。校訓:“以人名校,以業報國”。校風:自律、勤勉、和諧、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