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項目 |
審核要素 |
審核要點 |
1.定位與 目标 |
1.1辦學定位 |
(1)學校辦學方向、辦學定位及确定依據 (2)辦學定位在學校發展規劃中的體現 |
1.2培養目标 |
(1)學校人才培養總目标及确定依據 (2)專業培養目标、标準及确定依據 |
1.3人才培養中心地位 |
(1)落實學校人才培養中心地位的政策與措施 (2)人才培養中心地位的體現與效果 (3)學校領導對本科教學的重視情況 |
2.師資隊伍 |
2.1數量與結構 |
(1)教師隊伍的數量與結構 (2)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及發展态勢 |
2.2教育教學水平 |
(1)專任教師的專業水平與教學能力 (2)學校師德師風建設措施與效果 |
2.3教師教學投入 |
(1)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上課情況 (2)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參與教學改革與建設情況 |
2.4教師發展與服務 |
(1)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的政策措施 (2)服務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政策措施 |
3.教學資源 |
3.1教學經費 |
(1)教學經費投入及保障機制 (2)學校教學經費年度變化情況 (3)教學經費分配方式、比例及使用效益 |
3.2教學設施 |
(1)教學設施滿足教學需要情況 (2)教學、科研設施的開放程度及利用情況 (3)教學信息化條件及資源建設 |
3.3專業設置與培養方案 |
(1)專業建設規劃與執行 (2)專業設置與結構調整,優勢專業與新專業建設 (3)培養方案的制定、執行與調整 |
3.4課程資源 |
(1)課程建設規劃與執行 (2)課程的數量、結構及優質課程資源建設 (3)教材建設與選用 |
3.5社會資源 |
(1)合作辦學、合作育人的措施與效果 (2)共建教學資源情況 (3)社會捐贈情況 |
4.培養過程 |
4.1教學改革 |
(1)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及政策措施 (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改革 (3)教學及管理信息化 |
4.2課堂教學 |
(1)教學大綱的制訂與執行 (2)教學内容對人才培養目标的體現,科研轉化教學 (3)教師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方式 (4)考試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
4.3實踐教學 |
(1)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2)實驗教學與實驗室開放情況 (3)實習實訓、社會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的落實及效果 |
4.4第二課堂 |
(1)第二課堂育人體系建設與保障措施 (2)社團建設與校園文化、科技活動及育人效果 (3)學生國内外交流學習情況 |
5.學生發展 |
5.1招生及生源情況 |
(1)學校總體生源狀況 (2)各專業生源數量及特征 |
5.2學生指導與服務 |
(1)學生指導與服務的内容及效果 (2)學生指導與服務的組織與條件保障 (3)學生對指導與服務的評價 |
5.3學風與學習效果 |
(1)學風建設的措施與效果 (2)學生學業成績及綜合素質表現 (3)學生對自我學習與成長的滿意度 |
5.4就業與發展 |
(1)畢業生就業率與職業發展情況 (2)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評價 |
6.質量保障 |
6.1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
(1)質量标準建設 (2)學校質量保障模式及體系結構 (3)質量保障體系的組織、制度建設 (4)教學質量管理隊伍建設 |
6.2質量監控 |
(1)自我評估及質量監控的内容與方式 (2)自我評估及質量監控的實施效果 |
6.3質量信息及利用 |
(1)校内教學基本狀态數據庫建設情況 (2)質量信息統計、分析、反饋機制 (3)質量信息公開及年度質量報告 |
6.4質量改進 |
(1)質量改進的途徑與方法 (2)質量改進的效果與評價 |
自選特色 項目 |
學校可自行選擇有特色的補充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