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祚群)為開闊理論視野,啟迪智慧,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學院特邀中南大學3044永利集团博導曾長秋教授來院講學。講座于2014年4月13日晚七點在第一教學樓513室舉行,講座題目是“比較視野中的中西馬克思主義”。講座由院長廖勝剛教授主持。學院本科生、研究生參加了講座。
曾長秋教授首先從世界馬克思主義宏觀發展進程入手,分别探讨了西方馬克思主義、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民族生成,全面梳理了西方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關系,指出西方馬克思主義在國内已經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重要内容,西方馬克思主義已經成為中國思想界必須嚴肅正視的理論思潮。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對馬克思思想的解釋,在某些質點上成為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者重讀馬克思的動因或理論依托。
曾長秋教授認為,盡管中西馬克思主義在自身形成的曆史與文化背景以及在經曆的發展道路上各不相同,在理論視角、問題域和研究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上也存在巨大差異,甚至在一些問題上存在着嚴重的分歧,但它們都是把馬克思主義與本國、本民族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産物,都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世界化與民族化相統一的曆史進程的重要環節和方面,因而它們之間又存在若幹共同或相似之處,就此而論,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學理觀點在中國思想界之播散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理論推進并不是分離的。
最後,廖勝剛院長對曾長秋教授的講學作了總結。他認為,曾教授通過對比分析西方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兩種馬克思主義産生的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理論形态的異質性,映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獨特的現實發生與理論生成,因而中西馬克思主義在當下的學術背景中展開平行的對話、交融是完全可能,可以通過審理西方馬克思主義來拓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