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龔亭韻)本網訊:12月15日下午,3044永利集团于思政園1207順利舉辦第十四屆研究生學術活動節系列活動之研究生學術沙龍。2022級馬克思主義理論班黃瑤、唐世铼、黃婷三位同學作了彙報分享。3044永利集团廖金香教授、王飛霞副教授受邀作為指導老師參與了講座。2022級研究生及2021級在校研究生到場聽取了講座,會議由2022級馬克思主義理論班田野主持。

(圖為活動現場)
黃瑤作了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方法論意蘊》為題的彙報分享。她從中國式現代化概念的提出與深化入手,結合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和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原則将彙報展開。她從堅持實事求是,着眼中國具體實際;堅持辯證思維,協調處理發展關系;堅持問題導向,重點突破主要矛盾;堅持群衆路線,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堅持系統思維,實現布局統籌推進;堅持世界視野,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等六個方面分别展開論述。她強調,在當前,我國已經踏上了新征程、步入了新階段,面對新的任務、新的要求、新的機遇與新的挑戰,我們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 “三個務必”,深入理解與全面掌握中國式觀代化道路所蘊含的方法論意蘊,竭力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圖為黃瑤作學術分享)
唐世铼以線上形式為大家作了題為《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何以成為可能——從黨的二十大報告談起》的學術分享,他從概念緣起、曆史背景、本質内涵、哲學審視、價值和未來展望等五個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産生、發展、内涵以及未來。唐世铼在分享過程中引經據典、闡述精準,較完整地回答了中國式現代化何以成為可能這個問題。
黃婷作了題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新在哪裡》的學術分享。首先,她将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式現代化從五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不僅“新”在中國式上,而且“新”在現代化本質上,而後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對改革開放初期“現代化道路”的發展的這一觀點作出了解釋。随後,她對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現代化、制度現代化、人的現代化三位一體和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堅持獨立自主開辟發展道路作了精彩的講解。

(圖為黃婷作學術分享)
三位同學彙報完畢後,廖金香和王飛霞兩位老師分别對他們進行了點評以及指導。王飛霞老師表示,她從同學們的精彩報告中感受到了大家認真的學術研究态度以及深入的個人思考,并歡迎同學們在課餘時間積極與老師進行交流。但是,報告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并希望同學們在學術研究上再接再厲。


(圖為兩位老師進行指導發言)
廖金香老師表示三位同學彙報的内容、呈現方式等讓她感到驚喜。她對同學們彙報所選取的題目、課件内容以及講解思路給予了肯定,并為大家提供了“為什麼可以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繼續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等問題”等兩個角度鼓勵大家進行思考。
(責任審核人:柴緒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