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學

當前位置: 首頁>>本科教學>>教學評估>>正文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十三五”建設規劃

時間:2017-06-02 作者:  點擊:[]

77779193永利“十三五”學科建設規劃

單 位 名 稱:3044永利集团

一級學科名稱:馬克思主義理論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十三五”建設規劃

2015-2020年)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發展是學院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職能的根本保證,是學院事業中具有戰略性、全局性、長期性和根本性的基礎建設,是學院謀求發展的龍頭工程、系統工程和标志性工程。為适應新時期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建設的需要,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規範學科管理,實現學科健康發展,根據學校“十三五”發展規劃,結合我院實際,特編制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2015-2020年建設與發展規劃。

一、“十二五”學科建設的成績與經驗

學院十二五期間以人才建設為重點,制度建設為保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實施各項戰略舉措,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加強學科建設、隊伍建設和學院管理等各項工作,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學院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主要成績

1.學科專業結構體系不斷優化。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在十二五開局之年通過評審,擔負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與學科專業人才培養任務。現招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三個二級學科。學院着眼時代特征,立足不斷發展的實踐,認真總結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經驗,主動适應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需要,進一步将學科研究方向凝聚到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服務上來,并将其中的重大問題納入學科建設規劃,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與科研、人才培養和管理工作緊密結合,統籌規劃、整體部署,優化結構、提升質量,實現學科的健康發展,是校級重點建設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結構體系不斷優化。

2.師資隊伍建設成績顯著。現有專任教師50人,兼職教師5人。其中碩士生導師20人。高級職稱教師比例61.8%,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博士學位教師14人,占25.4%。在讀博士11人,占20%。碩、博教師比例占80%。導師、教授、博士學位教師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8人、7人、10人。12名教師獲學校教學名師、教學能手和教學新秀獎,6名教師被列為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導師中有全國優秀教師、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1人;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1人,入選湖南省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2人;省級優秀教師2人,省級先進工作者1人。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學團隊1個。學科隊伍結構日趨合理,理論素養、業務能力進一步提高。

3.科學研究水平穩步提高。“十二五”期間,學院準确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内涵和特點,抓住學科發展中帶有基礎性、導向性和戰略性的重要問題,組織力量,彙聚隊伍,以各級各類課題為基礎,出思想、出成果,逐步提高學科建設的質量和水平。相繼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個,教育部項目9個、省社科項目25個、廳(地)級項目50個。各類項目經費總計300多萬元。分别比“十一五”增長400%300%200%250%。出版專著與教材11部(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其中核心以上期刊160餘篇,比“十一五”增長330%135%獲湖南省社科成果獎1項,獲教育部優秀論文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獲省級優秀論文一、二、三等獎多項,獲地州級社科成果一、二等獎10項,三等獎16項。産出了一批高質量科研成果,學術研究水平不斷提高,學科影響不斷擴大。

4.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升。學院結合本校實際,科學制定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培養方案。合理設置研究方向,處理好理論學習和理論運用的關系,着力培養研究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開題、寫作、盲審和答辯等環節管理。5年共培養研究生101人,就業率100%。目前在校研究生65人。十二五期間獲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立項10個。湖南省大學生德育實踐項目8個。獲湖南省研究生創新論壇1等獎8個、二等獎12個。獲全國民族(地區)高校首屆研究生創新論壇1等獎1個、三等獎1個。獲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3個,77779193永利科研項目18個。在創新創業大賽、文體活動中多次獲獎。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校級優秀碩士論文5篇。獲省級優秀研究生、省級優秀畢業生10人,校級優秀學生幹部5人,校級優秀畢業生10人,考取博士研究生6

5.學科交流進一步加強。學院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點之間的學術交流。通過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拓展學術研究視野,不斷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影響力。“十二五”期間先後邀請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山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中國社科院、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等專家教授講學。參加全國(民族)高校3044永利集团院長論壇6人次。組織教授、博士團隊80人次宣講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黨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組織8人次參加全國科社與共運史年會,20人次參加湖南省科社與共運史年會。2013年與中南民族大學3044永利集团聯合舉辦全國民族(地區)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論壇。承辦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中國近現代史課程年會。全院教師外出參加學術會議、高校考察以及各類培訓200人次。成功承辦湖南省第七屆研究生創新論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分論壇。創辦“中國夢之聲”學術活動節。

(二)基本經驗

1.提高認識,解放思想。充分認識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重大意義,始終堅持把解放思想、提升學科意識作為推進科學發展的驅動力。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必然增強其科學性、理論性和學術性,從而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水平,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有利于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和提高教學水平,有利于穩定和鞏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隊伍,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隊伍常新常青,不斷發展壯大,從而鞏固和擴大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态陣地。

2.把握規律,科學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高校主要擔負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與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的任務。學科建設中始終堅持把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服務作為學科建設的基本任務;始終遵循學科建設規律、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規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規律。以思想理論建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與學科建設二者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3.規範管理,提升質量。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設立以來,學科建設之所以取得重要進展,學科隊伍規模得到拓展,科研成果顯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明顯提高,隊伍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其重要原因是學院加強學科規範管理,注重内涵,進一步凝煉學科方向、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學科隊伍素質,完善機構設置,促進學科規範化、制度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學科建設質量。

(三)主要問題

目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總體發展狀況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1.學科支撐基礎薄弱。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最相關的支撐學科是哲學、理論經濟學、政治學等一級學科。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二級學科最緊密的相關支撐學科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産主義運動、中共黨史和政治學理論等5個二級學科。顯然,我校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缺少上述系列相關度極高的相關學科的有力支撐。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重點學科、重點基地建設有待于從指導思想、基本條件、建設經費等方面進一步突破、加強。

2.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學科基礎理論建設,進行整體性研究、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構建嚴謹、規範的學科理論體系,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教材體系、教學體系及其相互聯系,推出經得起實踐和曆史檢驗的優秀成果方面有待加強。有些還停留在職稱科研的層次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标志性科研獎勵,如中國國家圖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以及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有待突破。

3.學科特色不夠鮮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在科研和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應處理好學科性質和研究特色的關系,嚴格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内在要求,處理好基礎理論研究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充分體現二者的緊密結合。但由于學科基礎薄弱,學科交叉融合不夠,缺乏整合優勢,難以把學科發展中帶有基礎性、導向性和戰略性的重要問題的研究與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服務結合起來,特别學科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弱,一定程度上存在“兩張皮”現象。學科内涵建設需進一步拓展,辦學特色的培育任重道遠。

4.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學科隊伍“一崗雙能”、“一身二任”的理論素養、業務能力還不能适應學科建設需求。缺少在國内有廣泛影響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高層次的領軍人物,缺少一批高水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名師以及高素質、優秀的中青年理論骨幹和教學骨幹,學科建設組織化程度低,學科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進一步完善二級學科體系,進一步彙聚學科隊伍,建設優秀教學、科研團隊,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高水平研究和高素質人才培養有待進一步努力。

二、“十三五”學科發展趨勢分析

(一)現有基礎與機遇

1.經過長期的探索和積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學科結構優化,科研成果顯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明顯提高,隊伍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在省内外影響力不斷提升。新形勢下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需要進一步提升學科建設質量,促進學科規範化、制度化建設。學校創造的各項條件為下一步學科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學校全面深化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為本學科的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學校教學研究型大學建設為本學科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一緻強調指出,堅持立德樹人,強化思想引領,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啟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工程;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引領作用,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領航計劃;等,為未來加強本學科建設提供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和政策環境。

(二)面臨挑戰和問題

1.黨的十八大以來,高等教育領域呈現出的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内涵式發展、在改革創新中釋放辦學活力、政府宏觀管學與社會參與辦學、大學深度開放與教育科技引領等重要“新常态”為創新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常态”需要我們轉變學科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在穩定規模、優化結構、彰顯特色、創新驅動、内生增長上下功夫;通過改革創新,激發學科組織蘊藏的無限活力;處理好與社會的關系,在獲取社會資源的同時,使學科更好地服務社會;等,為學科合理定位、特色發展,優化學科結構,防止“同質化”。

2.世界範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态勢以及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為本學科社會地位、辦學質量、教學效果帶來新的挑戰。社會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培養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新的科技革命引發教育教學觀念、内容、方式方法的創新變革,對本學科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科建設質量,強化學科特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随着高校人才競争日趨激烈,一方面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難度加大,另一方面區位劣勢使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存在一定的困難。

三、“十三五”學科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新形勢下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主動适應高等教育發展新常态,把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服務作為學科建設的基本任務;遵循學科建設規律、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規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規律;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研究;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思想理論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二者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為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作出更大貢獻。

(二)總體思路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十三五”建設的總體思路是:堅持快速發展、轉型發展總基調,把内涵發展、特色發展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以全面提高質量為核心;進一步凝煉方向、強化隊伍,優化結構、完善體系、規範管理;更加主動适應黨的思想理論建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以及湖南西部及武陵山片區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和辦學實際, 更加突出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特色,堅持教研并重,增強學科建設活力和核心競争力;以服務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結構優化為重點,以實施人才培養創新工程和完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深化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學位點評估為重點,推進科教融合、産學研合作,打造學科品牌

四、“十三五”學科建設目标、任務和内容

(一)建設目标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十三五”建設的目标是:研究方向更加明确穩定,學科體系更加優化,梯隊結構更加合理,研究特色更加鮮明,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培養模式更加先進,科研項目與成果更加豐碩,隊伍素質顯著提高,服務社會能力大大增強,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成77779193永利重點學科、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有較大影響力、特色鮮明的優勢學科及武陵山片區馬克思主義理論高層次應用人才培養的搖籃及學術研究高地。

(二)建設任務

1.2015-2016建設任務:以制定本學科“十三五”(2015-2020)建設規劃為契機,深入研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經驗、問題以及規律,進一步凝練、規範學科研究方向;引進省内甚至國内具有影響力的知名學者,培育、組建穩定的研究團隊和梯隊,确定學術帶頭人和首席專家;激勵教師多出高質量的成果,增強本學科點科研整體實力;修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點人才培養模式,完善相關規章制度,通過各種措施營造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環境。形成以研究基地為依托,學科方向合理,學科建設與教學、科研相結合、相促進的發展格局。建設成為77779193永利重點學科。

2.2017-2018建設任務力争每年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有新的突破;積極組織出版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學術專著、教材;在CSSCI刊物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每年組織“中國夢之聲”學術報告會,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宣講;舉辦獲承辦省級、全國性的學術會議;建成“武陵山片區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協作理事會”,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協同創新,建成武陵山片區馬克思主義理論高層次應用人才培養的搖籃及學術研究高地。力争服務地方橫向項目有突破。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影響力不斷增強。

3.2019-2020年建設任務:進一步拓寬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方向,重點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史五個二級學科。特别是依托武陵山片區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整合各方面的研究力量,不斷加大學科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強研究,出成果、出人才,提升學科内涵,把“武陵山片區紅色資源基地”建成為精神家園研究高地、人才培養基地、學術交流平台。建設“湖南省基層黨建研究中心”,服務武陵山片區發展戰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建設成為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有較大影響力、特色鮮明的優勢學科,力争本學科成為學校首批博士點授權單位。

(三)建設内容

1.學科基礎。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要着力于學科體系的建設,這是理論創新的根基和基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即是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構成的知識體系和理論體系;“學科建設”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學科整體及馬克思主義分支學科,特别是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學科完整準确的研究和把握。“十三五”期間重點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學科整體及馬克主義基本原理和科學社會主義等分學科特别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科的建設。

2.學科平台。更加突出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重點學科、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人才培養創新基地等為形态,以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聚集和培養骨幹研究力量、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以培養高層次人才、提供高質量的社會服務為核心的學科平台建設。以77779193永利“高校黨建研究中心”、“基層黨建研究中心”、“賀龍與湘鄂川黔根據地研究中心”建設為基礎,進一步提升研究水平。建設湖南省基層黨建研究中心。同時,加強與省内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術團體和刊物的廣泛聯系,建立更加系統的學術資源庫。以“武陵山片區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協作理事會”為基礎申報省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協同創新中心。

3.學科隊伍。學術隊伍是确保學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通過五年建設,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術隊伍結構更趨合理,實力進一步增強。引進2-3名在省内甚至國内有一定影響的、本學科高層次的知名學者;培養3-5名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名師以及若幹名高素質、優秀的中青年理論骨幹和教學骨幹;博士學位教師、正高職稱教師比例分别增長15%10%;以“原理”、“中國化”、“思政”教研室以及紅色資源研究為基礎建設四個科研學術團隊。學科隊伍“一崗雙能”、“一身二任”的理論素養、業務能力明顯提高。

4.科學研究。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基礎理論建設,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曆久彌新的思想價值、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的重大問題,不斷推出經得起實踐和曆史檢驗的優秀成果。力争每年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4個、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1-2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2-3個、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3-5個、服務地方的橫向項目研究經費突破30萬元。每年出版學術專著、教材2-3部,在CSSCI刊物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5-20篇。

5.人才培養。在校研究生規模穩定在50-60人左右。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内在要求,結合學校實際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正确處理好學科性質、基礎理論研究與研究特色、理論運用問題研究的關系,着力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确定本學科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科目一門必須是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碩士研究生公共課程、學位必修和選修課程共計30學分。以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為目标,加強研究生教學實踐、社會實踐、學術報告學分比重。建設5-8門精品課程,組織編寫課程教學大綱。加強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選題、開題、寫作和答辯環節管理。嚴格實行中期考核和論文審核制度。研究生就業率達到100%。确保2019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評估合格。

6.學科交流。學術交流有助于啟迪學術思想和激活學術創新。要進一步加強省内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點之間的交流,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系統内各學科之間的交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哲學社會科學相關學科之間的交流。立足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邀請國内資深專家學者6-10人講學,與國内其他高校建立穩固的學術聯系。每年組織“中國夢之聲”學術報告會8-10次;學科團隊外出參加學術交流10人次以上。力争每年舉辦或參與舉辦1-2次全省性學術研讨會,每2-3年舉辦或參與舉辦一次全國性學術研讨會,每年選派6-8名學術骨幹參加與其研究方向相契合的學術研讨會;組織研究生15-20人次參加全國性、區域性的創新論壇活動,拓展學術研究視野,加強國内外學術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影響力。

(四)建設重點

堅持優化結構、強化特色、注重創新,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内涵式發展道路,大力提升學科人才培養水平、增強科學研究能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文化傳承創新,全面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水平。

1.進一步加強學科基礎,優化學科結構。以黨和人民關心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科研主攻方向,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加強研究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夢的研究,開展對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研究,多出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研究的文章、著作。為保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質量和規範,主動适應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重點建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史五個二級學科,為本學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

2.進一步強化學科意識,提高學科水平。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基礎理論學科、領頭學科。必須以高度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建設好這一學科。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納入學校的總體建設規劃;将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建設列入學校專項工程建設計劃,加大建設力度,提高建設水平。盡管本學科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當代中國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科研總體水平不高,存在着課題少、無國家重點項目、成果質量亟待提高等問題。因此,必須加強思想理論建設,提高本學科的科研水平。依托國家重點學科的高級研修中心,分期分批地組織本學科導師進行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聯合攻關申報有關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的重大課題和重點項目;利用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信息資源共享平台;資助出版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和學科建設研究的著作;拓展學術研究的國際視野,加強與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機構的學術交流。

3.進一步推進隊伍建設,提高團隊素質。學科隊伍建設是确保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隊伍整體狀況較好,隊伍規模大,但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比例偏低,專業背景龐雜,部分導師尚缺乏培養研究生的經驗,迫切需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建設放在首位,着力抓緊抓好學術團隊整體素質的提高。要制定隊伍建設的具體規劃,采取切實措施,引進國内有廣泛影響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著名專家,造就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名師,培養一批具有較高素質的中青年理論骨幹和後備人才。發揮各學科點帶頭人的作用,實現導師的專業化、學科化。

4.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凝練學科特色。特色學科、學科特色建設是地方高校生存和發展的戰略選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點,要求學科建設過程中強化社會服務意識,開展地方急需的基層社會意識形态領域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研究,發揮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要走出校門為基層社會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提供更多更好的教材、教師和多種形式的服務,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加快建設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重點學科、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特色重點學科項目。根據自身的條件、根據大環境、大背景以及77779193永利“立足大湘西,服務大武陵,做出大貢”的合理定位、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确定特色鮮明的辦學定位,形成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亮點、制高點,集中優勢資源在學科建設某些點上形成突破。

五、“十三五”學科建設實施措施

(一)增強學科意識,理清發展思路。要進一步提高教師對學科建設重要性的認識,真正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的辦學思想,把學科建設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抓緊抓好,使學科建設有一個新的突破。同時,學科建設具有長期性、艱巨性、見效慢的特點,既要增強學科建設的緊迫感、危機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又要下大力氣,常抓不懈,方可取得實效。

(二)整合學科資源,凝練學科方向。立足學院自身優勢,以合理的學科結構為基礎,完善學位點建設體系;突出重點,加強與中山大學、中南大學相關學科的聯合,尋求學科新的增長點,從前瞻性、先進性、前沿性凝練學科發展方向,彰顯學科研究特色,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跨越式發展,為培養高質量人才、提高科研的層次和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優化師資結構,加強團隊建設。根據學科建設和教學規模的需求,引進與培養優秀學術人才,注重科研梯隊的配備、人員學曆層次的提高和職稱結構的合理;注重提高青年教師的學術素養和科研水平;培養和打造學科帶頭人,發揮學科帶頭人在學科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實施教學、科研團隊建設計劃,打造結構合理、優勢互補、有較強創造力和凝聚力的學科團隊。

(四)營造學術氛圍,提升科研水平。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和學術氛圍,把提高課題申報質量放在第一位,組織教師集體攻關,召開課題論證會,提高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命中率和立項數量;鼓勵教師關注信息,放開視野,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申報橫向課題;加強與部分CSSCI期刊雜志建立定期交流平台;建立學科建設工作激勵機制,實施科研獎勵和約束并重制度;要求博士和副教授以上教師以“高精尖”學術成果結題;在學院網站上加大标志性成果的推介力度;加強學科建設全過程監控,實行學科建設責任制和目标管理制。

(五)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培養質量。加強學科的管理,促進學科建設,制定學科建設與管理辦法。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和基礎,制訂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以省内先進水平為努力方向,以國内同類學科先進水平為參照,不斷開拓創新,更新學科内涵,逐步形成具有競争力的主流方向。采取有力措施,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明确學科負責人在學科建設中的職責,為優秀學者和學術團隊的發展創造條件。進一步加強研究生培養的管理,嚴格規範研究生培養環節。完善以科學研究和實踐創新為主導的導師負責制。綜合考慮導師的師德、學術和實踐創新水平。完善在課程教學、中期考核、開題報告、預答辯、學位評定等各環節的研究生分流、淘汰制度。要求研究生積極參加導師的科研課題;組織研究生參加各類學術會議、論壇交流,努力提高學生的科研素養。加強本學科建設評估。

(六)加強交流合作,提升學科影響。構築定位清晰、互利共赢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平台,聚焦學術前沿,在更廣範圍、更寬領域和更高層次上與知名高校開展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合作與交流;力争與國外大學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擴大校際合作平台;舉辦全國性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論壇,進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鼓勵教師以文會友,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并在學術會議上做主旨發言。發揮研究生學術沙龍平台作用,積極舉辦學術講座。進一步擴大“中國之聲”學術活動節影響,辦出特色,辦出水平。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