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4永利集团
202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2022年12月15日
學院簡介
(一)曆史沿革
3044永利集团的前身包括原吉首校區 “兩課部”和張家界校區“人文社會科學系”。吉首校區“兩課部”其前身為1979年成立的77779193永利馬列主義教研室,1982年改政治系,招收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1987年馬列主義教研室從政治系獨立,成立馬列部,先後改社科部、“兩課部”。1999年“兩課部”再度與政法系合并組建政法學院。張家界校區“人文社會科學系”其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武陵高等專科學校馬列主義教研室,後改為馬列部、人文社會科學系。2002年77779193永利與武陵高等專科學校兩校合并,77779193永利張家界校區 “人文社會科學系” 并入校本部政法學院。2004年7月,在學校第三輪機構改革中,将“兩課部”再次從政法學院獨立出來,成立政治理論課部,恢複為學校的二級教學機構。2005年5月更名為3044永利集团。2011年,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回歸學院。至此,學院已發展成為涵蓋研究生教育、本科專業教育和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綜合性學院。
(二)機構設置
黨務機構設院分黨委,直屬學校黨委領導。院分黨委下設吉首校區2個教工黨支部、張家界校區1個教工黨支部,研究生、本科生兩個學生黨支部。
管理機構設立吉首校區、張家界校區兩個行政管理辦公室;設立研究生、本科生兩個學生工作辦公室;設立院務委員會、教學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就業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等決策機構;設立教學督導小組督導機構;設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張家界校區6個教研室。
研究機構有湖南少數民族人口與少數民族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賀龍與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研究中心、77779193永利基層黨建研究中心。群衆組織機構設院分工會委員會。
(三)辦學思路
學院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辦學思路。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科為龍頭,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師資隊伍建設為主體,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以培養高質量人才為目标,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标準;實施立德樹人工程,構建科學基礎、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與知名大學的辦學合作,與清華大學3044永利集团簽訂了對口支援協議,聘請全國名師為我院客座教授;着眼于時代特征,立足不斷發展的實踐,認真總結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經驗,主動适應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需要,進一步凝煉方向、優化結構、提升質量、規範管理,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健康發展、快速發展,建設省内外知名度較高的3044永利集团。
(四)學科專業
學院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涵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6個二級學科。目前已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3個碩士專業,有思想政治教育(師範類)全日制本科專業。學院還承擔着全校本、專科學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及心理學、教育學的教學任務。
(五)師資實力
學院現有專兼任教師5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8人,講師19人;其中博士18人,碩士25人;碩士生導師20人。師資隊伍中,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1人,教育部“2014年全國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1人;湖南省高校首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佳優秀領導”1人,湖南省高校首批思想政治工作優秀領導者1人,湖南省高校教學特别奉獻獎1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2人,湖南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1人,湖南省教育系統“芙蓉百崗明星”1人,湖南省“2014年全省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1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6人,湘西州132人才工程人選1人;77779193永利教學名師2人、師德标兵2人、教學能手3人、青年骨幹教師4人、教學新秀7人。是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具有良好團結協作意識和奉獻精神的優秀團隊。此外,我院還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中南大學、華中師大等國内名校聘請了10餘名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客座教授。
(六)工作成就
學院成立以來,已經為黨政機關、中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培養了2000多名厚基礎、寬口徑和強能力的教學、科研和管理人才。近三年來,本科生考研上線率超過30%,最終錄取人數占學生總人數30%左右,居全校各專業前列;學院獲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空間課堂建設項目5個,湖南省精品課程1門,77779193永利精品課程10門;獲湖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獲教育部、湖南省“精彩一課”獎、“精彩多媒體課件”、教學公開觀摩課、優秀調研報告獎等若幹項。近年承擔國家社科基金15項,部、省級課題40多項;在《光明日報》、《中國高等教育》等核心報刊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多篇被《新華文摘》等刊物轉載;出版專著20多部,主編各類教材、教參等21部;獲省社科成果三等獎7項,省部級優秀論文獎20多項;先後獲77779193永利學科建設先進單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單位、研究生教育培養先進單位、教學管理先進單位、黨建工作先進單位等稱号。
近年來,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确領導下,在職能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全院師生銳意改革、勇于開拓、勵精圖治,不斷創新,使學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獲全面豐收。2016年,我院獲湖南省重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機構。
畢業生基本就業質量情況
(一)畢業生基本情況
我院2022屆畢業生51人。其中男生5人,占10%;女生46人,占90%;農村戶口38人,占75%;城鎮戶口畢業生13人,占25%。其中湖南省生源36人,占70%,非湖南省生源15人,占30%。見表圖一:
2022屆畢業生生源分布圖(表圖一)
省份 |
學生人數 |
所占比例 |
湖南 |
36 |
70% |
山西 |
1 |
1.9% |
黑龍江 |
2 |
3.9% |
陝西 |
1 |
1.9% |
新疆 |
3 |
5.8% |
内蒙古 |
3 |
5.8% |
安徽 |
1 |
1.9% |
河南 |
1 |
1.9% |
甯夏 |
1 |
1.9% |
雲南 |
1 |
1.7% |
四川 |
1 |
1.7% |
|
|
|
|
|
|
我院2022屆畢業生中有8種少數民族的學生,總人數18人,占畢業生的35%。見表圖二。
2022屆畢業生少數名族統計表(表圖二)
民族 |
人數 |
白族 |
1 |
維吾爾族 |
3 |
彜族 |
1 |
蒙古族 |
1 |
苗族 |
3 |
土家族 |
7 |
回族 |
1 |
滿族 |
1 |
(二)畢業生就業率情況
截至2022年8月31日,我院2022屆畢業生初次就業40人,就業率78.43%,截至2022年12月20日,我院2022屆畢業生就業46人,就業率90.2%。
(三)畢業生就業單位分布情況
我院2022屆畢業生51人中,就業單位性質分布情況是:機關事業單位2人,占3%;公辦學校6人,占10%;民辦學校13人,占22%;企業單位15人,占26%,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的有17人,占30%。見表圖三:
3044永利集团2022屆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分布(表圖三)
單位性質 |
人數 |
百分比(%) |
機關事業單位 |
3 |
6% |
公辦學校 |
23 |
45% |
民辦學校 |
3 |
6% |
繼續深造 |
12 |
24% |
企業單位 |
5 |
9% |
(四)畢業生就業地域流向
我院2022屆畢業生78%的同學回生源地就業,其中在湖南就業的同學占已就業畢業生總數的72%,四川、湖北、新疆、陝西、江西、上海、河南、山西、遼甯、甯夏、雲南等地分别占4%、4%、4%、2%、2%、2%、2%、2%、2%、2%、2%。見表圖四:
2021屆畢業生畢業生就業地域流向(表圖四)
(五)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和分析
1、畢業生問卷調查情況
2022年9月—12月,我院對2022屆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了抽樣跟蹤調查,發放調查問卷31份,收回有效問卷28份。
有效抽樣調查的28名畢業生中,就職單位分布為:公辦學校12人,民辦學校2人,企業單位4人,繼續深造的 10人。
2、畢業生月收入情況調查
抽樣調查的畢業生28人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占60%。見表圖五:
3044永利集团2022屆畢業生抽樣調查月收入情況(表圖五)
月收入 單位 性質 |
2000元以下 |
2000-3000元 |
3000-5000元 |
5000元以上 |
公辦學校 |
- |
- |
12 |
- |
民辦學校 |
- |
- |
0 |
2 |
企業單位 |
- |
- |
4 |
- |
繼續深造 |
10 |
- |
- |
- |
3、畢業生對目前工作的滿意度情況調查
有效抽樣調查的畢業生28人中,對目前工作“很滿意”的17人占61%,“比較滿意”的 4人占14%,“湊合着幹”的 4人,占14%,“不太滿意,還想調換”的3人占11%。見表圖六:
畢業生對目前工作的滿意度調查表(表圖六)
4、畢業生對學院就業工作的評價調查情況
有效抽樣調查的28位畢業生對我院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評價總體較好,“很滿意”的16人,占57%,“滿意”的11人,占39.2%,總體滿意率為96.2%,不滿意的1人,占3.8%。評價意見表圖七:
畢業生對學院就業工作滿意度評價圖(表圖七)
(六)用人單位問卷調查和情況分析
2022年9月—12月,學院對畢業生就業單位關于畢業生工作情況滿意度進行抽樣調查,發放函調問卷20份,收回有效問卷17份。抽樣調查的用人單位主要分布在湖南、内蒙古等省市。
1、抽樣調查的單位分布
有效抽樣調查的單位共17家,其中事業公辦學校8家,民辦學校3家,企業6家。
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圖(表圖八)
2、抽樣調查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綜合素質的評價
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身心素質、職業素質等方面的評價總體較好,對我院2022屆畢業生綜合素質滿意度為91%,其中滿意度最高的是專業素質為95%,其次是思想素質,為93%。見表圖八:
3、抽樣調查用人單位對我院就業指導服務工作的評價
抽樣調查的17家用人單位對我院的就業工作給予了較好的評價,很滿意、滿意、較滿意分别為5家、8家、3家,滿意率達94%,見表圖九:
用人單位對我院就業指導服務工作評價表 (表圖九)
很滿意 |
5人 |
29% |
滿意 |
8人 |
47% |
較滿意 |
3人 |
18% |
一般 |
1人 |
6% |
不滿意 |
0人 |
0% |
(七)畢業生就業趨勢變化
1、畢業生就業單位類型變化
我院2022屆畢業生就業單位類别較2021屆畢業生就業單位類别有一些小的變化,比例增加的有:黨政機關,公辦學校。減少的有企業、民辦學校和繼續深造。見表圖十:
3044永利集团2022屆畢業生就業單位類别趨勢變化表(表圖十)
類别 |
2021屆 |
2022屆 |
趨勢 變化 |
|
人數 (53人) |
占就業人數 比率(%) |
人數 (46人) |
占就業人數 比率(%) |
|
黨政機關 |
2 |
4% |
3 |
6.5% |
上升 |
|
公辦學校 |
6 |
11% |
23 |
50% |
上升 |
|
民辦學校 |
13 |
25% |
3 |
6.5% |
下降 |
|
企 業 |
15 |
28% |
5 |
11% |
下降 |
|
繼續深造 |
17 |
32% |
12 |
26% |
下降 |
|
2、畢業生就業區域流向變化
2022屆畢業生就業區域流向較2021屆畢業生比率增長的主要是回原籍就業,異地就業有所下降,2022屆畢業生78%以上的同學回原籍就業,同時在湖南就業的人數同去年持平。
我院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情況彙報
2022年,我院畢業生就業工作繼續緊緊圍繞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和不斷提高就業質量的工作目标。依托學校“就業引導辦學、就業衡量辦學、就業促進辦學”的理念為基礎,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以學院黨委書記、學院院長為組長的雙“一把手”就業和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推行就業工作目标管理,堅持就業工作“四納入”。同時,充分調動全院師生員工積極性,多管齊下幫助畢業生提升就業積極性與主動性,建立了學院、學工辦、學生三級就業創業工作體系。另外,學院繼續加深與實習學校、基地及就業單位的合作關系;持續加強就業工作理論及實踐研究;不斷加強就業市場開拓工作。
(一)追求高效就業服務,打造全方位就業指導服務體系
學院不斷提高就業創業信息化服務水平。不斷加強信息平台建設,積極推進就業創業工作信息化、透明化,學院網站有就業專題欄目,建立畢業生班級QQ群和微信群,使學校、學院的就創業信息快速傳達到每一位畢業生。及時關注國家有關就業創業最新政策和各類信息,及時傳遞給每一位畢業生,為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準确的政策指導和充足的就業信息,實現了就業信息服務系統化、多樣化,提升了就業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積極拓展就業市場。2022年,受疫情影響,學院在穩定原有市場的基礎上,積極拓寬就業新市場。繼續與華鑫教育集團等中學簽訂就業合作協議,學生先實習,接受優秀實習生優先就業。2022年新增了湘西州民族中學中學為就業實習和就業培養協議單位。積極拓展就業市場,跟蹤調查畢業生。主動與用人單位聯系,與文傳、數統、人文、體育、化學化工學院聯合舉辦師範生線上專場招聘會,先後邀請了近50家用人單位進行線上師範類畢業生專場招聘,學生簡曆投遞達到400多份,我院現場簽約學生1人,達成就業意向6人。
認真組織宣傳各類校園招聘活動。積極組織畢業生參加2022屆各類畢業生供需見面會。
積極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基層、西部、軍隊就業。學院積極響應學校的号召,鼓勵畢業生到基層、西部、軍隊去就業,作為就業指導課的一項重要内容,把面向基層就業、西部、軍隊就業的相關政策、信息及時傳達給每個畢業生。同時,學院加強對基層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實時跟蹤服務,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
(二)加強職業規劃教育,構建全程化就業指導教育格局
第一,學院将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和就業、創業指導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融入入學教育、專業教育、畢業教育之中,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開展了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相關課程講座,要求學生認真學習學校編撰的适用性強的《大學生學習與謀職指南》、《大學生求職實用手冊》、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彙編》等指導手冊。
第二,學院就業專幹及時針對各個年級的學生所處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的開展就業指導講座,如2018級簡曆制作指導、2022級新生職業規劃類講座等等。
第三,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審視自我、規劃人生、注重實踐、提升能力。如學院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組織開展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創新創業比賽、研究型學習成果展示等就業創業活動。同時,結合我院專業特點,充分調動團學會、“政治傳播工作室”等學生組織的積極性,開展了一系列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活動,如師範生技能大賽、考研動員交流大會等都取得了顯著效果。
第四,認真做好大學生就業創業輔導與咨詢工作,學院召開了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研讨會,積極宣傳發動組織學生參加 “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
(三)找準就業工作難點,落實困難畢業生幫扶政策
2022屆畢業生中,原建檔立卡戶貧困生6人,占畢業生總人數12%。鑒于這種狀況,學院領導十分重視困難和少數民族畢業生群體的就業工作,構建了“三扶一幫”的就業幫扶機制。進一步完善了困難和少數民族畢業生群體基本狀态數據庫,分類建檔,随時掌握困難和少數民族畢業生群體的動态。
一是心理扶持。幫助困難和少數民族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增強就業信心。如制定了教師黨員幫扶困難畢業生制度,重點對困難和少數民族畢業生群體進行一對一的思想幫扶。教師黨員經常深入學生宿舍,了解學生在擇業中存在的困惑和問題,面對面地進行就業推薦和就業指導。
二是政策扶持。進一步加大對困難和少數民族畢業生群體的就業扶持力度,加強國家救助困難和少數民族畢業生群體就業工作的政策宣傳;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設就業解答專線,學院就業專幹電話24小時服務熱線。
三是經費扶持。落實學校經費扶持制度,嚴格将學校下發的困難扶持經費落實個困難畢業生個人,實現幫助困難畢業生就業。鼓勵支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對考上研究生的同學給與獎勵,即便沒有考上研究生,但能積極備考、參考的學生給與小額獎勵,大大緩解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考研的經濟負擔。
(四)推廣畢業生考研工作,促進“高質量就業”
我院領導班子非常重視應屆本科畢業生考研工作,每年都會召開考研動員大會,舉辦考研技能、心得交流會;學院黨委和行政積極研究并制定了《3044永利集团應屆本科畢業生考研獎勵辦法》,并對上線、錄取的畢業生進行獎勵。2022年被錄取的應屆畢業生12人,占畢業總人數的24%。
(五)分析應屆畢業生就業新動向,調整工作重心
本年度畢業生就業動态呈現以下方面的變化:一方面,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響,畢業生直接選擇就業的心理有所變化,即便是政府部門和學校組織了多場大型線上招聘會,大家真正用心參與并能實現簽約的人不多,更多想的是“再等等,再看看”;第二個方面,随着人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家庭經濟收入增多,畢業生當中很多為獨生子女,家長還能繼續創造家庭财富,家庭不急于子女馬上就業養家糊口,畢業生面臨的來自家庭就業壓力大大減少,就業緊迫感降低,出現緩慢就業的态勢,比如學院在今年8月底的初次就業率統計中未達到85%;第三,許多考研上線但沒被錄取的畢業生堅定繼續深造的心态,在家複習繼續準備考研“二戰”,據統計,2022屆畢業生中有“全身心考研二戰,拒絕就業”的人員就達9人之多;第四,對用人單位的試探性挑選過多。我院畢業生通常選擇報名3—5家用人單位,有的畢業生甚至更多,通過各方面的比較條件卻遲遲不能下定決心選擇就業;第五,個别學生的就業觀念單一且死闆,過于追求體制内工作,積極、堅定地打聽、準備、參加公務員、教師等體制内招錄考試,對民辦學校及企業等其他非體制内工作崗位基本不考慮。綜上,在2022年的就業工作中,因以上幾個方面的因素,我院畢業生就業總體形勢相比去年基本保證能夠持平,但也還需繼續找準重點、客服難點、疏通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