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工作

當前位置: 首頁>>黨建工作>>創先争優>>正文

  三尺講台一生情――訪全國優秀教師王躍飛教授

時間:2015-06-09 作者:  點擊:[]

 王躍飛,3044永利集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生導師,77779193永利賀龍與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研究中心學科帶頭人。他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思政先進個人,首批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省級精品課程主講教師,77779193永利教學名師,77779193永利十佳師德标兵,主持校級精品課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009年聘為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理論學習服務專家,2011年評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奉獻獎,2012年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師,記二等功。今年聘為任弼時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将思想政治理論課講成最受學生歡迎的課 

   有人說,王躍飛老師無論是上專業課還是公共課,幾乎從不點名,因為人總是滿滿的。 

   有人說,王老師上課,旁征博引,信息量大,聽他的課是一種享受。 

   還有人說,王老師上課用了很多網絡流行語,和我們很貼近,我們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興趣。 

   這些來自于同學們口中、網絡上、評教系統裡面對王躍飛老師的評價是王老師三十多年堅持教學第一線,認真對待自己所教的1萬多課時課程和幾十屆學生的結果。 

   王老師的主要從事《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毛澤東思想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科學社會主義》、《國際共運史》等課程的教學工作。課程種類多,教學任務量大,為了給學生帶來精彩的課程,在教學之餘,他堅持閱讀學習馬克思、列甯、毛澤東、鄧小平的原著和大量專業書籍,二十多年來寫下了數十本讀書筆記和幾百張教學卡片。 

   即使是畢業多年之後,學生們的逢年過節學生給他的短信和留言中還是充滿了濃濃的師生情意:“我很喜歡您的上課方式,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做一個有涵養的人”;“王老師博學多才,是我們最敬佩的老師之一”;“旁征博引,生動地讓我們了解枯燥的曆史”;“王老師的課上的繪聲繪色,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真是一位好老師,我和我的同學們都非常之敬佩”;“直到現在還記得史綱課上去德育愛國主義實踐基地參觀的經曆”…… 

緻力于教學改革和精品課程建設 

   從教三十年來,王躍飛教授知道,一種好的教學方法、一門好的課程的重要性。為此,必須進行教學改革研究和精品課程建設。 

   他先後主持和參與了《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強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地方教育資源構建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法律基礎課程内容及教學方法改革研究》和《将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四個省級教改課題的研究工作。嘗試将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法治和武陵山區豐富的、具有特色的資源融入到教學當中,為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增添新鮮的活力。 

   他将教育教學與愛國主義相結合,并在省級刊物上發表了《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強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大學生民族精神的塑造》、《關于加強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等教改論文;他将傳統儒家文化與教育教學相結合,并發表了《繼承儒家和諧思想,構建高校教育新格局》等教改論文。 

   在實際教學中,王老師不斷嘗試将教學改革成果融入到教學中,給思想政治理論課增添新的活力,以此來打造精品課程。他将素質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貫穿于整個課堂。在教授政治理論課時,他對學生進行誠信、弘毅、謙虛、孝悌、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理想、信念等優良品德教育,使學生既學到理論知識,又受到了做人的熏陶。 

   就這樣,他讓教學改革在教學實踐中結出碩果,并形成了他獨特的教學風格。 

16次調研湘鄂川黔紅色資源 

   從教學工作開始,王躍飛老師便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中國近代史,立足研究湘鄂川黔四省市邊區的紅色資源。 

   雖是不到百年的事情,因為缺少研究和整理,研究湘鄂川黔四省市邊區的紅色資源現成的史料并不多。王躍飛在各個縣市的檔案館查閱資料,到革命遺址參觀,采訪老紅軍戰士,沿着革命先輩的足迹進行調研。 

   三十多年來,他帶着學生先後十六次深入湘鄂川黔邊十多個縣,進行調查,收集和整理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蘇區和紅二、六軍團的第一手史料,較為完整地記錄了大邊區紅色資源的情況。 

   調研成果彙聚成一篇篇論文和著作。他在《學術論壇》、《理論界》、《社會科學》、《社會科學家》、《廣西社會科學》、《青海社會科學》等刊物共發表40多篇論文,主持和參與多項省、校科研課題。發表高質量論文40多篇,其中20餘篇為國家級核心期刊。2005年9月出版學術專著《湘鄂西與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研究》,獲77779193永利學術專著三等獎;2013年5月則寫出16萬字的調研報告《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時期任弼時黨建思想研究》。 

單單就紅色資源研究來說,王躍飛便主持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時期任弼時黨建思想研究》、《中國共産黨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曆史考察與經驗研究》二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及紅二、六軍團研究》省教育廳科研課題。 

 王躍飛老師認為,要上好課,必須有紮實的科研做基礎,以科研促教學。 

   紅色資源的研究豐富了教學史料,渲染了教學氣氛,獲得了學生們的一緻好評。湘西本土的學生說:沒想到家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竟然有這麼多的革命和運動。調研時,大多時候王躍飛都帶上自己的學生,學生的科研能力和愛國情懷都得到了提升。 

   三十年如一日,王躍飛老師辛勤耕耘在高等教育的沃土上,他的付出換來了學生的成長和濃濃的師生情誼。同學們要搞晚會,忘不了邀請王躍飛去參加,同學們舉行詩會,王躍飛也會獻詩吟唱;逢年過節、天氣突變時,在北上廣工作,多年未見的學生們發來的問候短信更是讓人感動。而對王躍飛老師來說,學生們能夠在自己的課堂上學到安身立命的學問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