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時 間 |
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 |
主持人 |
1 |
2012 |
民族文化差異與區域協同發展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
遊俊 |
2 |
2011 |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時期任弼時黨建思想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王躍飛 |
3 |
2011 |
微博問政與執政黨的民主建設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孫忠良 |
4 |
2012 |
科學發展觀統領少數民族政治發展的路徑和機制研究---以武陵山片區為例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李樂為 |
5 |
2014 |
中國夢的話語傳播與大衆認同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陳德祥 |
6 |
2014 |
中國共産黨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曆史考察與經驗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王躍飛 |
7 |
2014 |
唯物史觀中的身體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劉興章 |
8 |
2015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公共生活的基本問題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喻文德 |
9 |
2015 |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載體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王豔 |
10 |
2016 |
新疆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心理幹預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李 明 |
11 |
2016 |
延安時期任弼時黨建思想與實踐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秦位強 |
12 |
2014 |
新生代農民工公民意識教育模式研究 |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 |
廖金香 |
13 |
2011 |
民族地區馬克思主義大衆化影響因素及實現路徑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
呂學芳 |
14 |
2011 |
馬克思身體哲學思想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
劉興章 |
15 |
2012 |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湘籍無産階級革命家對馬克思主義大衆化的貢獻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
秦位強 |
16 |
2014 |
問題意識、問題邏輯、問題教學——“概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創新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
陳德祥 |
17 |
2014 |
民族地區高層次骨幹人才培養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
肖映勝 |
18 |
2015 |
話語維度與話語體系構建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
肖映勝 |
19 |
2014 |
民族虛無主義對民族地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
國家民委項目 |
鄭流雲 |
20 |
2012 |
新時期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思路及對策研究——以武陵山地區為例 |
國家發改委項目 |
呂學芳 肖映勝 |
21 |
2013 |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新時期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對策研究——以武陵山片區為例 |
國家發改委項目 |
陳德祥 秦位強 |
22 |
2015 |
馬克思主義無産階級理論在西方的演變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
胡滿英 |
23 |
2011 |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視阈下少數民族政治發展的條件與路徑研究 |
省民族學優勢特色重點學科基金項目 |
李樂為 |
24 |
2011 |
發揮社會主義文化引導社會的功能作用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遊俊 |
25 |
2011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五全育人”理論與實踐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呂學芳 |
26 |
2011 |
社會發展視域下道德成本優化調控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孫玉姣 |
27 |
2011 |
自然定律的能力—傾向式解讀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沈旭明 |
28 |
2011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評價理念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肖映勝 |
29 |
2011 |
賀龍體育道德思想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彭興富 |
30 |
2012 |
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發展與穩定基本指标體系與路徑構建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李樂為 |
31 |
2012 |
馬克思主義大衆化研究:語境、話語及範式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陳德祥 |
32 |
2013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手機文化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朱廷岚 |
33 |
2013 |
湖湘文化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皮學軍 |
34 |
2013 |
農民工身份認同及政治參與行為模式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李策 |
35 |
2013 |
美國民主輸出與當前我國意識形态安全戰略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廖勝剛 |
36 |
2014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國夢的倫理支撐研究 |
省重點研究基地項目 |
喻文德 |
37 |
2014 |
新生代農民工有序政治參與的實踐困境及對策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劉五景 |
38 |
2014 |
身體現象學視域下的馬克思感覺意識理論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劉興章 |
39 |
2014 |
曆史虛無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政治認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鄭流雲 |
40 |
2014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肖映勝 |
41 |
2014 |
延安時期湘籍無産階級革命家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秦位強 |
42 |
2014 |
湘西苗族傳統道德習俗的演進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肖時秋 |
43 |
2014 |
武陵山片區農村環境協同治理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姚茂華 |
44 |
2014 |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廖金香 |
45 |
2014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為例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孫忠良 |
46 |
2015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傳統美德契合貫通機制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馬琪 |
47 |
2015 |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時期中國共産黨社會動員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呂娟萍 |
48 |
2015 |
武陵山片區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研究 |
省社科基金項目 |
李洪雄 |
49 |
2016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話語傳播與大衆認同研究 |
湖南省社科辦 |
鄭流雲 |
50 |
2015 |
湘西紅色資源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
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 |
胡滿英 |
51 |
2015 |
武陵山區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基于移動網絡的學習及其引導研究 |
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 |
孫忠良 |
52 |
2015 |
信仰虛無主義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影響研究 |
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 |
鄭流雲 |
53 |
2015 |
民族院校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
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 |
廖金香 |
54 |
2016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教學的路徑研究 |
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 |
王飛霞 |
55 |
2014 |
“五全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創新思路研究 |
省優秀中表年思政課資助項目 |
肖映勝 |
56 |
2014 |
新時期研究生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
省學位辦項目 |
朱廷岚 |
57 |
2012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衆化文化路徑問題研究 |
省教育廳 青年項目 |
陳德祥 |
58 |
2015 |
民族地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 |
省教育廳青年項目 |
廖金香 |
59 |
2011 |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成果轉化研究 |
省教育廳 重點項目 |
肖映勝 |
60 |
2016 |
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建構研究 |
省教育廳 重點項目 |
李洪雄 |
61 |
2011 |
将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教改項目 |
王躍飛 |
62 |
2011 |
基于“問題”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教改項目 |
陳德祥 |
63 |
2012 |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測評工作研究 |
省教育廳 教改項目 |
肖映勝 |
64 |
2013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施啟發式、 探究式、讨論式、參與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教改項目 |
廖勝剛 |
65 |
2014 |
地方綜合性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 範生能力培養改革與研究 |
省教育廳 教改項目 |
黃吉武 |
66 |
2015 |
文科大學生科學素質培養研究 |
省教育廳 教改項目 |
沈旭明 |
67 |
2016 |
移動網絡直播平台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
省教育廳 教改項目 |
孫忠良 |
68 |
2016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微課項目 |
省教育廳 微課項目 |
朱廷岚 |
69 |
2016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微課項目 |
省教育廳 微課項目 |
肖映勝 |
70 |
2013 |
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的關聯與互動研究 |
省教育廳青年項目 |
陳德祥 |
71 |
2011 |
臉面視域中的鄉村社會人際資源博弈研究 |
省教育廳社科項目 |
劉繼富 |
72 |
2011 |
當代社會思潮多元化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态問題研究 |
省教育廳社科項目 |
陳志剛 |
73 |
2011 |
貧困山區城鎮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湘西自治州為例 |
省教育廳社科項目 |
呂娟萍 |
74 |
2012 |
多元文化共生背景下武陵山區“村落文化建設”研究 |
省教育廳社科項目 |
鄭流雲 |
75 |
2012 |
“雙百”方針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有效運用研究 |
省教育廳社科項目 |
王飛霞 |
76 |
2012 |
民族地區村級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問題研究 |
省教育廳社科項目 |
劉華 |
77 |
2013 |
湘西少數民族地區道德文化建設與人民幸福感提升對策研究 |
省教育廳社科項目 |
馬琪 |
78 |
2013 |
新時期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時代訴求與路徑研究 |
省教育廳社科項目 |
廖金香 |
79 |
2014 |
農村環境協同治理的理論研究與個案考察 |
省教育廳社科項目 |
姚茂華 |
80 |
2014 |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質培養研究 |
省教育廳社科項目 |
劉五景 |
81 |
2015 |
多元文化視野下的大學生文化自覺研究 |
省教育廳社科項目 |
段榮 |
82 |
2015 |
自然種類本質的解釋進路研究 |
省教育廳社科項目 |
沈旭明 |
83 |
2015 |
新時期工人階級結構變化與當代中國社會建設發展研究 |
省教育廳社科項目 |
胡滿英 |
84 |
2015 |
高校黨建與高校意識形态安全的關聯與互動研究 |
省教育廳社科項目 |
王飛霞 |
85 |
2016 |
《基于移動網絡直播平台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社科項目 |
孫忠良 |
86 |
2016 |
《移動網絡直播平台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
省教育廳社科項目 |
孫忠良 |
87 |
2016 |
民族地區高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改革中教學評價研究 |
省教育廳社科項目 |
向柞群 |
88 |
2011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式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研究----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為例 |
省教育工委項目 |
孫忠良 |
89 |
2011 |
馬克思主義大衆化典型案例研究----以毛澤東選集為例 |
省教育工委項目 |
廖金香 |
90 |
2012 |
基于協同學理論的高校校園媒體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互動 |
省教育工委項目 |
李洪雄 |
91 |
2012 |
創新學位授予儀式 構建畢業文化品牌 |
省教育工委項目 |
李洪雄 |
92 |
2013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主體意識的實證研究 |
省教育工委項目 |
屈迎昕 |
93 |
2014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空間課堂教學項目 |
省教育工委項目 |
王飛霞 |
94 |
2014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空間課堂教學項目 |
省教育工委項目 |
孫忠良 |
95 |
2014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空間課堂教學項目 |
省教育工委項目 |
曹素芳 |
96 |
2014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空間課堂教學項目 |
省教育工委項目 |
陳志剛 |
97 |
2014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空間課堂教學項目 |
省教育工委項目 |
彭興富 |
98 |
2015 |
微時代背景下創新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研究與實踐 |
省黨建項目 |
孫忠良 |
99 |
2015 |
和諧社會視域下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公共生活化研究 |
省開放基金項目 |
喻文德 |
100 |
2015 |
世界大學城“雲空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研究 |
省教育工委項目 |
王飛霞 |
101 |
2016 |
新形勢下高校網絡安全管理機制研究 |
省教育工委項目 |
李洪雄 |
102 |
2016 |
“兩學一做”視域下增強高校黨員意識研究 |
省教育工委項目 |
李景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