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作者 |
論文題目、排名、級别 |
期刊/報紙 |
發表時間 |
1 |
廖金香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能力提升的四個維度 |
江蘇高教 |
2019 |
2 |
廖金香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帶頭在六個方面下功夫 |
光明日報 |
2019 |
3 |
廖金香 |
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帶頭堅持“四個統一”——77779193永利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研究與實踐紀實 |
《中國教育報》 |
2019 |
4 |
廖金香 |
新生代農民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現實困境 |
智庫時代 |
2019 |
5 |
廖金香 |
打造“政治強”的思政課教師隊伍 |
光明日報 |
2022 |
6 |
廖金香 |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現實進路 |
遼甯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
2022 |
7 |
廖金香 |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政治要強”的時代訴求、基本内涵及提升路徑 |
教育 |
2022 |
8 |
廖金香 |
構建融通中外的中國叙事體系 |
理論周刊·新域 |
2023 |
9 |
廖金香 |
民族地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時代訴求、特殊内容及路徑選擇 |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
2019 |
10 |
曾文 |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用不可替代 |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
2019 |
11 |
曾文 |
掌握高校意識形态工作領導權的實踐基點 |
北京教育(高教) |
2022 |
12 |
曾文 |
破譯共同富裕密碼 |
湖南日報 |
2023 |
13 |
曾文 |
十八洞村十年巨變對鄉村振興的啟示 |
新湘評論 |
2024 |
14 |
王飛霞 |
厚植愛國主義教育的傳統文化基礎 |
邊疆經濟與文化 |
2022 |
15 |
王飛霞 |
閃爍“精準扶貧”的真理和實踐偉力 |
湖南日報 |
2023 |
16 |
王飛霞 |
黨的理論創新的基本經驗探析 |
理論與當代 |
2024 |
17 |
彭興富 |
湘鄂渝黔邊區民間紅色資料研究 |
渭南師範學院學報 |
2019 |
18 |
秦位強 |
論任弼時黨的組織建設思想及當代啟示 |
懷化學院學報 |
2020 |
19 |
辜俊君 |
論道德認同與道德榜樣建設 |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
2019 |
20 |
辜俊君 |
荀子社會治理思想的倫理之維 |
倫理學研究 |
2022 |
21 |
辜俊君 |
德姆塞茨“交易成本”管理理論的倫理困境與先秦儒家管理哲學的效率機理 |
中國文化與管理 |
2023 |
22 |
李洪雄 |
危機管理視域下高校網絡輿情協同治理研究 |
新聞研究導刊 |
2024 |
23 |
李洪雄 |
高校網絡行為規範與學生網絡素養培育路徑研究 |
新聞研究導刊 |
2024 |
24 |
李洪雄 |
“三微一端”時代網絡輿情引導策略 |
中國社會科學報 |
2019 |
25 |
李洪雄 |
武陵山片區發展文化創意産業的思考 |
湖南日報·理論版 |
2019 |
26 |
李洪雄 |
以融媒體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
湖南日報·理論版 |
2024 |
27 |
孫明英 |
政府與省屬大學規制關系生成邏輯的實證研究 |
教育學術月刊 |
2020 |
28 |
孫明英 |
思政課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的内在機理與教學策略 |
現代教育科學 |
2023 |
29 |
孫明英 |
力量湧泉洶湧澎湃 |
湖南日報 |
2023 |
30 |
孫明英 |
“五育并舉”人才培養觀念的認同構建 |
黑龍江教育 |
2022 |
31 |
文斌 |
推動地方高校智庫賦能區域決策 |
中國社會科學報紙 |
2023 |
32 |
文斌 |
鄉村振興進程中基層黨組織形象建構的三個維度 |
中國社會科學報 |
2022 |
33 |
文斌 |
領導者化解決策中利益分歧的藝術 |
管理學文摘 |
2020 |
34 |
文斌 |
中國共産黨自我革命形象建設的生成邏輯、曆史演進及現實路徑 |
湖湘論壇 |
2023 |
35 |
尹慧 |
工匠文化中的勞動教育價值及其實現 |
教育學術月刊 |
2021 |
36 |
尹慧 |
理解“以德立身”之三重邏輯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23 |
37 |
秦位強 |
論任弼時黨的組織建設思想及當代啟示 |
懷化學院學報 |
|
38 |
彭立平 |
志願服務參與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認同的鍊式中介作用 |
|
|
39 |
彭立平 |
“ 三全育人 ”視域下高校實踐育人工作路徑探究 |
|
|
40 |
肖映勝 |
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
新湘評論 |
2024 |
41 |
肖映勝 |
打造思政金課 培育時代新人 |
光明日報 |
2023 |
42 |
肖映勝 |
凝聚磅礴偉力的科學理論(執筆) |
湖南日報 |
2023 |
43 |
肖映勝 |
展示曆史主動精神 |
湖南日報 |
2023 |
44 |
肖映勝 |
打造一流專業的四個着力點 |
中國教育報 |
2023 |
45 |
肖映勝 |
共産黨人要有這樣一種曆史感 |
學習時報 |
2022 |
46 |
肖映勝 |
深刻把握曆史主動精神的豐富意蘊 |
中國社會科學報 |
2022 |
47 |
肖映勝 |
用思政理論夯實國企基層黨建基礎 |
光明日報 |
2022 |
48 |
肖映勝 |
中國共産黨的“不代表 ”宣示了什麼 |
中國教育報 |
2022 |
49 |
肖映勝 |
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哲學 意蘊和實踐邏輯 |
77779193永利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22 |
50 |
肖映勝 |
在百年黨史中解碼中國共産黨是什 麼的大邏輯 |
湖南第一師範 學院學報 |
2022 |
51 |
肖映勝 |
國有企業基層黨支部理論宣講:意蘊 ﹒困境﹒路徑 |
理論學習 |
2022 |
52 |
肖映勝 |
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
新湘評論 |
2024 |
53 |
肖映勝 |
打造思政金課 培育時代新人 |
光明日報 |
2023 |
54 |
肖映勝 |
凝聚磅礴偉力的科學理論(執筆) |
湖南日報 |
2023 |
55 |
肖映勝 |
展示曆史主動精神 |
湖南日報 |
2023 |
56 |
肖映勝 |
打造一流專業的四個着力點 |
中國教育報 |
2023 |
57 |
肖映勝 |
共産黨人要有這樣一種曆史感 |
學習時報 |
2022 |
58 |
肖映勝 |
深刻把握曆史主動精神的豐富意蘊 |
中國社會科學報 |
2022 |
59 |
肖映勝 |
用思政理論夯實國企基層黨建基礎 |
光明日報 |
2022 |
60 |
肖映勝 |
中國共産黨的“不代表 ”宣示了什麼 |
中國教育報 |
2022 |
61 |
肖映勝 |
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哲學 意蘊和實踐邏輯 |
77779193永利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22 |
62 |
肖映勝 |
在百年黨史中解碼中國共産黨是什 麼的大邏輯 |
湖南第一師範 學院學報 |
2022 |
63 |
肖映勝 |
國有企業基層黨支部理論宣講:意蘊 ﹒困境﹒路徑 |
理論學習 |
2022 |
64 |
周忠華 |
批判傳統文化虛無主義的“ 理 ”與“ 路 ” |
|
2022 |
65 |
周忠華 |
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類倫理分析 |
中 州 學 刊 |
2020 |
66 |
周忠華 |
論新中國70年發展的文化自信 |
|
2020 |
67 |
周紅果 |
論民族文化對生态系統脆弱性的規避 |
貴州民族研究 |
2020 |
68 |
周紅果 |
清代後期國家在場與地方社會構建--以靖州三鍬“萬世永賴”碑為例 |
青海民族研究 |
2024 |
69 |
周紅果 |
地方性知識的轉型研究:清水江流域從刀耕火種到林糧間作 |
凱裡學院學報 |
2023 |
70 |
周紅果 |
控産機制下陰地資源的文化闡釋——以“祖德流芳”碑為例 |
懷化學院學報 |
2024 |
71 |
周紅果 |
論民族學的“物”與“文化”關系之辨 |
廣西科技示範學院 |
2019 |
72 |
周紅果 |
清代湘西苗疆“律”“例”貫通的實施成效研究 |
懷化學院學報 |
2023 |
73 |
周紅果 |
生态文明視野下麻山喀斯特山區水資源利用的文化分析 |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
2019 |
74 |
周紅果 |
民族學視野下的鄉村振興研究 |
湘南學院學報 |
2021 |
75 |
周紅果 |
他者的自我認識生境民族學研究 |
生境民族學研究 |
2020 |
76 |
周紅果 |
關于災害生态民族學的研究 |
生境民族學研究 |
2022 |
77 |
周紅果 |
一個山客心裡的山和樹 |
生境民族學研究 |
2022 |
78 |
彭興富 |
湘鄂渝黔邊區民間紅色資料研究 |
渭南師範學院學報 |
2019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