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2015級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0305)
一、培養目标
本學科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政治方向堅定正确、思想道德素質高,适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好、理論功底紮實,能夠在中等以上學校、基層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宣傳、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與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具體要求是:
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遵紀守法,具有強烈的事業心、社會責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制度自信。
2.熟悉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的曆史背景、曆史進程和曆史必然性,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研究方法,并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研究當代中國社會現實問題。
3.掌握堅實寬廣的社會科學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本領域學術動态和最新發展前沿,治學态度嚴謹,求實創新、團隊合作精神好,具有較強的從事本專業教育教學、科研及實際工作能力。
4.掌握一門外國語和計算機技術,能适應本專業學習、研究和工作的需要。
5.體魄健康,心理素質好。
二、研究方向
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主要招生4個二級學科(專業)方向:(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馬克思主義發展史;(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含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4)思想政治教育。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03050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二級學科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中具有基礎性地位,旨在整體性、綜合性研究馬克思主義科學内涵、精神實質和内在邏輯聯系,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基本原理,從整體上研究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
該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的任務主要在于,引導研究生從整體性上認識、研究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科學精神,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和分析現實社會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和社會發展問題。
(二)馬克思主義發展史(030502)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是關于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孕育、形成、發展及其規律的學科,主要研究近170年以來在世界曆史進程中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時代特征和各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進程中的繼承、堅持、發展、創新,正确認識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整體性及各主要組成部分的辯證發展,借鑒曆史經驗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該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的主要任務是,從曆史、理論和現實的結合上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生平、思想和著作;馬克思主義通史;馬克思主義國别史和階段史;馬克思主義專題史;馬克思主義文獻學等,幫助研究生了解馬克思主義在鬥争中發展的曆史進程,把握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精髓,知悉馬克思主義在人類思想史上實現的偉大變革。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03050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和時代發展相結合而不斷實現理論創新的過程。該二級學科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條件、進程、成果、趨勢為研究對象,揭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與基本規律,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發展。
該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的任務在于,引導研究生從曆史與理論相結合視角,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主題,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為重點進行學習和研究,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理論成果的科學内涵和精神實質。
(四)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方法,系統研究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形成、發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科學。該學科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綜合運用其他相關學科理論成果,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規律,為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保障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順利發展服務。
該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的主要任務是,研究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曆史發展,比較研究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着力探索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新領域、新理念、新内容、新途徑、新載體,促進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發展。
三、學制與培養方式
(一)學制
碩士研究生培養基本學制3年,在校年限3-5年(休學、保留學籍以及在職研究生的學習年限可相應延長1-2年)。其中課程學習和社會實踐時間不超過1.5年,論文工作時間累計不少于1年。
(二)培養方式
1.實行寬口徑厚基礎一級學科培養。從整體上弄清楚馬克思主義的曆史發展、基本原理和精神實質,從整體上弄清楚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曆史發展和科學内涵,立足于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力求使學生全面、系統、深入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并能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現實問題。
2.強化理論基礎與注重能力培養相結合。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完成培養計劃規定的理論課學分外,必須參加相應的課題研究、教學實踐、學術報告,有一定學時的社會實踐經曆,鍛煉實際工作能力。緊緊圍繞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主線,鼓勵和支持研究生參與課題研究,努力提高研究生的文獻檢索能力、文獻閱讀能力、學理分析的能力及提出創新性對策的能力。
3.導師主導與學生學習主體性相結合。研究生入學1個月内研究生選擇、确定導師,制定培養計劃。充分發揮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主導作用。教師因材施教,采用研究式、讨論式、互動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研究,啟發理論思考。要求研究生攻讀學位期間必須參加助教、助研和助管等“三助”活動以及參加學術講座、學術報告、讨論班、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等活動。
4.導師負責制和學科組集體指導相結合。确定導師指導研究生數量的多少考慮其承擔的科研項目的級别與數量、發表論文的質量以及獲獎、職稱情況等。嚴格實行研究生論文質量導師責任制。同時,學院成立由相關學科導師組成的指導小組對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中期檢查、預答辯等過程進行指導、督促。要求研究生廣泛閱讀各種專業文獻、資料和論著,選修跨方向課程以拓寬知識面,提高創新能力,提升綜合素質。
四、學分要求與課程設置
本學科碩士研究生應修總學分不少于35學分,其中學位課19學分,社會實踐2學分,學術活動2學分,選修課不少于12學分。(課程設置見附表)
五、實踐環節與學術報告
為進一步加強實踐育人工作,培養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本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按照要求完成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等環節。具體要求如下:
(一)實踐環節(2學分)
社會實踐是研究生培養的必修環節。本學科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完成不少于8學時的本科教學實踐活動,或者協助導師講授有關課程的部分章節、輔導答疑、批改作業、帶本科生實習、課程設計和輔導畢業論文等工作10周以上。或者參加社會調查、課題調研、生産勞動、崗位實習、志願服務、公益活動、勤工助學、導師合作項目等累計不少于8周的社會實踐活動,獲得相應學分。
(二)學術活動(2學分)
為激發研究生追蹤科學前沿的熱情,拓寬知識面,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的訓練,提高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和交流能力,活躍學術研究氛圍,本學科研究生在學期間必須參加相應的學術活動,包括作學術報告、參加學術報告會、前沿講座以及各種專題研讨班等。
碩士生參加學術活動學分要求達到2學分。其中主講專題報告每場計0.5學分;參加學術報告會及各類講座等每場計0.2學分;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0.5學分。每次參加學術活動後必須寫出50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并填寫登記表,經導師簽名後方為有效。
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教學實踐、社會實踐為必修環節,其學分不計入課程學習總學分,沒有參加實踐環節或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申請論文答辯。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對碩士生進入學位論文工作之前的一次全面考核,是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在課程學習結束、論文工作實施前進行,一般安排在第三學期末或第四學期初。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表現、品德修養、紀律觀念、社會實踐等情況;學習目的、學習态度和課程學習成績;實驗操作能力和教學實踐效果、論文選題及開題報告、發表論文等情況。考核小組對碩士生中期考核情況給出評語,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中期考核成績合格以上者可進入學位論文工作階段;不合格者,若存在的問題按學籍管理規定已構成取消學籍的,按學籍管理規定取消學籍;若未達到取消學籍規定的,确定為跟蹤對象,然後重新申請中期考核。未進行中期考核的研究生不得進入學位論文工作階段。
七、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培養研究生從事科研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徑。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學位論文應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達到本學科培養目标所規定的各項要求。碩士生至少要用一年時間進行學位論文工作。學位論文不計學分。
(一)學位論文選題
學位論文選題必須遵循專業性、價值性、前沿性、可行性原則。
1.準确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内涵和特點,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曆久彌新的思想價值;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以及現代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2.抓住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中帶有基礎性、導向性和戰略性的重要問題,選擇對行業或學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學術價值或實踐意義并具有一定研究深度和廣度的課題作為論文題目。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與黨和國家大政方針、路線有關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二是人民群衆普遍關心的問題。這類問題雖不是全局性的,卻是人們關注的、或期待解決、或有疑慮需要進行理論探讨和解答的問題;三是雖屬具體又未引起社會重視,卻代表一定傾向的問題。課題可以是導師省級以上社科基金項目中的子課題。
3.碩士生學位論文選題應在研究領域、研究視角、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體現對同類研究課題的新見解。學位論文必須有所創新:①時代感。能夠反映和體現所處時代跳動的脈搏;②内容新。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及中國化實踐提出的新問題中、新生事物的萌芽中、新鮮經驗中選題;從本學科領域裡的新概念、新理論、新思維、新設計、新方案中選題;從不同觀點的争議、不同學派的對立、原有理論和新的實踐的尖銳矛盾中選題;③角度新。對很多研究者在研的熱門選題從另一個新的角度去挖掘新意。
4.學位論文選題要範圍适宜、目标明确,應盡量結合導師的科研課題進行。研究生也可以自選論文課題。研究生選擇不屬于導師研究領域的課題必須事先取得導師同意,并在導師及指導小組指導下進行工作。所有課題都要有立題論證。指導教師應充分了解研究生的專長和不足,有針對性地指導研究生選題。
(二)開題報告
碩士研究生一般于第三學期内完成學位論文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内容應包括:拟選課題的目的、意義;國内外研究動态、水平;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預期達到的結果、水平;論文工作安排;進行該課題研究所具備的條件等。研究生應在開題報告會上廣泛征求意見,由相關學科專家審定後确定。
(三)科學探究
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拟定學位論文工作計劃。計劃中應對完成論文的研究方法、試驗方案與手段、經費與設備、論文撰寫、完成期限和預期達到的結果等做出詳細的安排和說明。為保證碩士學位的授予質量,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後方具有申請碩士學位的資格。本專業碩士生在校期間應至少完成4篇課程論文,2篇學年論文,要求以指導教師為第一作者、研究生為第二作者并以77779193永利名義至少公開發表1篇以上與本專業相關的學術論文。對申請提前答辯的優秀研究生科研成果的要求以學校規定為準。
(四)學位論文工作
1.學位論文規範
(1)學位論文是培養研究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環節,要注重文獻查閱及其綜述,實驗設計與組織,實驗數據處理、邏輯思維與理論分析、計算機應用、論文寫作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培養嚴謹求實、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
(2)學位論文一般應包括:①目錄;②摘要,包括研究意義和目的;研究方法;論文主要内容和結論的概括;成果的價值。③前言,包括文獻綜述、說明課題的目的意義;④正文;⑤結論;⑥參考文獻;⑦附錄,包括不宜寫入正文的繁瑣推導,數據和圖表、論文中的主要符号的意義和單位等。
(3)學位論文要求不少于三萬字,并寫出600-1000字以内的詳細論文摘要,中、英文各一份。
2.學位論文答辯
(1)預答辯。每年三月初學院組織本院的碩士學位論文的預答辯。預答辯交叉進行,導師回避。預答辯導師組對對所有參加答辯的學生的論文進行定性判斷,作出通過與不通過的預答辯結論。通過預答辯的送研究生處參加盲審,盲審合格後參加答辯。預答辯沒有通過的,一月後參加學院組織的導師組複診,合格後參與盲審。
(2)正式答辯。畢業論文答辯是一種有組織、有準備、有計劃、有鑒定的嚴肅的審查論文的重要形式。研究生在完成規定學分和各培養環節的要求的基礎上獲得學位論文畢業答辯資格。畢業生必須在畢業當年4月初前完成學位論文定稿并打印裝訂好, 提交給培養單位進行校内專家評閱,由研究生處送校外3位專家匿名評閱。學位論文盲評須2位專家一緻通過,方可參加正式的畢業論文答辯。論文答辯會在畢業當年5月底6月初舉行。論文答辯經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審查通過,提交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評審,授予碩士學位。
附表: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人才培養學分要求與課程設置
類别 |
課 程 名 稱 |
學 時 |
學分 |
開課學期 |
備注 |
春 |
秋 |
學 位 課 |
公 共 課 |
研究生英語I |
54 |
2 |
|
√ |
所有學科研究生必修,共計6學分。 |
研究生英語II |
54 |
2 |
√ |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36 |
2 |
|
√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
18 |
1 |
|
√ |
文科必修 |
專 業 課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 |
54 |
3 |
|
√ |
專業課每門3學分,共計4門12學分。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所有碩士生必修。 |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
54 |
3 |
√ |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題研究 |
54 |
3 |
|
√ |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專題研究 |
54 |
3 |
√ |
|
選 修 課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專題研究 |
36 |
2 |
|
√ |
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選修課程開設12門,每門2學分。各專業碩士研究生必修12學分。 |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思潮 |
36 |
2 |
|
√ |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 |
36 |
2 |
|
√ |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
36 |
2 |
√ |
|
唯物史觀與當代社會發展研究 |
36 |
2 |
|
√ |
馬克思主義理論前沿問題研究 |
36 |
2 |
|
√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研究 |
36 |
2 |
|
√ |
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與實踐研究 |
36 |
2 |
√ |
|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問題研究 |
36 |
2 |
√ |
|
中國共産黨思想政治工作史研究 |
36 |
2 |
|
√ |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專題研究 |
36 |
2 |
|
√ |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 |
36 |
2 |
|
√ |
補修課 |
政治學原理 |
54 |
0 |
|
|
對跨學科或同等學力學生開設。與本科生跟班。不計學分。 |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 |
54 |
0 |
|
|
文化學原理 |
54 |
0 |
|
|
必修環節 |
實踐環節 |
2 |
|
|
見“實踐環節與學術報告”具體要求。計4學分。 |
學術活動 |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