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4永利集团
研究生2017年赴武陵山片區調研農村基層黨建
總結報告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精神,明确“實踐教學是實踐育人的基礎,社會實踐是實踐育人的關鍵,創新創業是實踐育人的突破”三個着力點,通過搭建社會實踐及科學研究平台,創建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模式,為研究生個性發展、綜合素質、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也指出要做好基層黨建工作,村(社區)基層黨建是關鍵。抓好農村基層黨建,為推動農村改革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社會進步,提供堅強保證和有力支撐。我們此次調研活動圍繞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而展開研究,主要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脫貧攻堅情況調查;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及培育壯大集體經濟調查;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帶頭先鋒模範作用調查研究;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手段創新調查研究;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功能實現路徑調查研究五大主題。
我們調研團研究生十餘人在廖勝剛院長和朱廷岚書記帶領下到先後深入矮坳村、興隆坳村、白石溪村、孫家村、羅家寨、南莊村、三村村、興旺村、長征村八個村級集體經濟示範點的村支兩委;中界鎮、普覺鎮兩個鄉鎮黨委政府以及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組織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縣委組織部、松桃苗族自治縣縣委組織部、鳳凰縣縣委組織部五個分管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部門調研,通過座談和實地考察的形式,開展了一系列意義深刻、豐富多彩的活動,深入了解渝湘黔邊區農村基層黨建民情、潛心學習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目的是了解基層黨組織在帶領群衆扶貧攻堅,建設小康社會上具體有哪些做法,獲得了哪些成效,有什麼樣的經驗以及當前存在什麼樣的問題。現将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簡要過程
我院2017年研究生暑期調研活動由院長廖勝剛教授和學院黨委書記朱廷岚教授帶隊,由趙麗、楊兵、安茜等十餘名研究生組成調研隊伍,于8月11-19日組織研究生赴武陵山片區的重慶秀山縣、貴州沿河縣、印江縣、松桃縣、湖南鳳凰縣委組織部、2個鄉鎮黨委政府、8個村支兩委,開展為期8天暑期農村基層黨建調研活動。
二、基本形式
調研過程中,調研團成員們主要通過座談會與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方式了解基層黨建的經驗及成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今後的發展思路。
三、取得的成效
各村黨支部深入開展“兩學一做”等黨建活動,加強對村幹部的監督管理,加強黨員教育和隊伍建設等。通過一系列措施實施改革,村幹部基層黨建工作取得良好成績。
農村基層黨建開拓創新
為貫徹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2015年全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座談會精神,切實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建設,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戰鬥力,取得良好成效。
通過本次調研,我們了解到每個地區都在推進基層黨建,即有統一性,又有獨特性和創新性。在推行基層黨建過程中,都取得了豐富的經驗:一是抓實基層陣地建設。通過強化黨員責任落實、日常督查考評、工作保障推動,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促進基層黨建活力。二是狠抓帶頭人隊伍建設。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推行“能人治村”。如朗溪鎮三村村通過選優第一書記,産業從無到有,環境從差變好,人民滿意度高。三是把黨建的核心工作與中心工作有機融合,實施“民心黨建、産業黨建、扶貧黨建、素質黨建、非公黨建、法制黨建”工程。将基層黨建工作深入到群衆生活、産業發展、扶貧攻堅、提升素質、企業發展、作風建設中去,開創“黨建強起來、組織活起來,人心聚起來,發展快起來”的生動局面,激活基層黨建活力。如沿河縣在産業黨建中,以黨建引領,創建“烏江産業黨建長廊”,把黨組織建在産業園、産業鍊和專業合作社中,帶動全縣60多萬畝生态茶煙果蔬等産業發展。在扶貧黨建中,助推脫貧攻堅。如朗溪鎮三村村推行“村委會+春晖社”治理模式,吸納多名鄉賢人士為村的治理出謀劃策,凝聚各界力量促脫貧。在素質黨建中,通過理論教育、實踐鍛煉和拓展遠教功能,提高黨員幹部素質。四是優化黨建資源配置,進一步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組織基礎。如秀山縣拓展便民服務中心功能、推廣“和事堂”民事糾紛調解機制、健全“群工系統”和“民事村辦”線上線下督辦機制的綜合服務平台。
土地流轉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産業
建設農村基層發展型服務型黨組織的總體要求是圍繞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緻富、密切聯系群衆、維護農村穩定搞好服務,找準服務的着力點,強化服務功能。因此,農村黨組織要積極引導農民進行集體經營、合作經營、聯戶經營,開展逐戶走訪、包戶幫扶,幫助群衆和困難黨員解決生産生活、增收緻富中的實際問題。各縣委圍繞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标,從抓好農業特色優勢産業、鄉村旅遊、扶貧龍頭企業和成立農村經濟合作社、勞務經濟四個方面形成農村産業發展新格局,使農民的收益實現最大化。此次調研的矮坳村、興隆坳村、南莊村、孫家村、羅家寨、三村村、興旺村、普覺鎮、長征村從本地實際出發,以土地流轉為抓手,狠抓鄉村旅遊、市級垂釣中心、空心李、中藥材、生态旅遊園、蛋雞、生豬、苗木培育、水稻制種、茶葉、猕猴桃、黃桃、水蜜桃、金秋梨、觀光農業等農村特色支柱産業,切實築起農民效益增收平台,在各縣委領導下農民緻富的步伐穩健而有力,同時也提高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能力。
實施黨建引領助推脫貧攻堅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基層扶貧工作,從2013年首次做出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到2014年精準扶貧思想落地和精準扶貧理念的闡述,再到2015年釋放堅決打赢脫貧攻堅戰的号召,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縣委圍繞脫貧攻堅戰略部署,抓黨建扶貧,抓産業扶貧,抓制度建隊伍,抓基層打基礎,全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戰鬥力,為打赢脫貧攻堅戰築牢根基。具體情況如下:一是抓黨建促扶貧攻堅。一方面通過突出黨員幹部幫帶,強化駐村幹部幫扶,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幫促助推脫貧攻堅;另一方面,通過大力創建“産業黨建”示範帶,實施“農村黨員幹部家庭率先小康”工程,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幫助農民增收脫貧,打赢脫貧攻堅戰,加快同步小康進程。二是狠抓産業黨建促扶貧。紮實推進“産業黨建”,堅持“黨建引領産業,産業推動黨建”思路,探索出圍繞産業建支部的組建模式,采取“支部+企業+基地+農戶”等形式的産業示範帶,積極推動農村産業發展。三是開展緻富工程促發展。發揮基金功能,深入實施黨員創業幫扶基金和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基金,幫助發展村集體經濟,破解“空殼村”問題。四是實施“黨員創業帶富工程”。按照“緻富黨員帶頭幫扶,貧困黨員帶頭脫貧”思路,從政策、項目、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對能人黨員進行幫扶,鼓勵引導黨員創業,發揮帶富作用。同時,探索建立了“1+N”黨員互助幫帶機制。五是抓基礎建隊伍。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通過建設發展型班子,建設服務型隊伍,建設激勵型制度,抓基礎打基礎,不斷提升基層組織發展能力和服務水平助推扶貧工作。六是助力脫貧攻堅新措施。探索出了服務群衆的新平台——五分鐘服務群衆工作法;探索出了鄉村治理的新模式——“互聯網+微平台”;探索出了抓黨建促脫貧新抓手——“片區黨總支”基層黨建模式。
四、存在的問題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就本次的暑期實踐調研來看,我們發現基層黨組織及黨員幹部中還存在着一些問題。
(一)村級班子建設難度大
具體表現在:一是村黨支書記難選。一個優秀的總支書記要求政治素質過硬,經濟頭腦過話,群衆基礎過實,由于農村大部分年輕力壯的人都外出打工,導緻村幹部成為“稀缺資源”。二是村班子難配。由于農村基層幹部待遇缺乏吸引力,大部分農村青年通過參軍、外出打工、經商、讀書等離開了本村,導緻村級班子難以配備。三是村幹部難管。有的村幹部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發生扭曲,在為民服務、為村發展工作上充斥着金錢主義觀。
(二)村幹部建設難度大
具體表現在:一是思想不穩定,後繼泛人。年輕村幹部思想很不穩定,一心想着外出打工或者是從事經商,不願意長期呆在村裡工作,導緻工作隊伍不穩定。二是思想保守,缺乏學習激情。村幹部中思想保守,年齡偏大,學曆偏低。在工作上知識被動、機械地接受和落實,缺乏創新。三是村級後備幹部隊伍滞後。現任的村幹部對後備幹部的培養缺乏重視,導緻後備幹部質量不高、能力素質欠缺。
(三)農村黨員隊伍發展困難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支部缺乏凝聚力。黨建工作責任落實不到位,經費投入不足,對無收入來源的老黨員關心幫助不夠,導緻黨員群衆凝聚力不足。二是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的不夠。部分黨員年齡老化,思維固化,隻是退化,能力弱化,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方面很難提出建設性意見,難以發揮帶頭作用。三是發展黨員難。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或者經商,導緻出現農村黨員發展後繼無人的現象,黨員發展面臨很大的困難。
(四)黨組織活動開展不規範
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無人組織;二是無錢辦事;三是活動方式老化。
五、對策與建議
(一)制度為支撐,監督管理要加強
加強村幹部的法律法規認識,增強其制度觀念,徹底摒棄人治思維,依法治村。村兩委會要健全和嚴格執行各項制度,發揚黨内民主,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村委會要自覺接受村民的監督,建立村務公開,增強工作透明度;完善村幹部個人重大人事報告制度,及時了解村幹部的思想、學習、工作等全面情況,不定時的談心談話和誡勉。村民要增強當家作主和民主法律意識,主動參與村公共事務的管理。
(二)探索村幹部選用管理新途徑
改革村幹部選拔任用辦法。選賢任能,切忌任人唯親,拉幫結派。按照“有本事,靠得住,群衆公認”的标準,把真正政治素質高、群衆威信高、解決處理複雜事物和帶頭緻富能力強的人選拔到村級領導班子中。進一步完善擴大村委會的選舉民主,提高選人幹部的質量。切實做好優化群衆結構,配好支部班子,選好行政班子的任務。
(三)改進村幹教育培養模式
一是要觀念更新,引導村幹部牢固樹立發展和創新的意識,發揚艱苦奮鬥和自力更生的優良傳統。二是要崗位培訓增強村幹部勝任本崗位的能力,進行崗位素質培訓。三是要進行學曆教育,提高村幹部自身文化水平,支持和鼓勵優秀黨員幹部進行成人學曆教育,參加各類院校的培訓。四是抓緻富技能,讓黨員幹部發揮帶頭緻富的作用,樹立一批勤勞緻富、科技緻富的村幹部典型,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可試行村幹部挂職交流,也可到鄉鎮農業站進行學習鍛煉。
(四)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提高村幹部待遇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組織領導作用,探索新形勢下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新途徑。面向市場,立足本地資源和條件,因地制宜,圍繞農村産業結構,農業産業化經營,監理和培育農畜産品流通市場,興辦各種經濟實體和服務實體。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增強村級收入的基礎上,要增加村幹部工資,解決村幹部的後顧之憂,充分調動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六、團隊自身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也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首先是我們前期資料準備不足,沒有對當地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建設形成一個系統的認識;其次是調研方式、方法單一化,隻針對了當地縣委組織部的座談和村支兩委的實地考察,沒有充分的時間對當地老百姓進行一個系統的談話了解,之後的調研活動的方式、方法要更加科學化、全面化;最後我覺得調研要細化、深化、長期,在本次調研結束以後,要針對本次調研了解到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回頭落實。
我們本次調研由院長廖勝剛教授和學院黨委書記朱廷岚教授帶隊,和我們學生一起奔波在路上,學習在路上,工作日程緊湊,但我們不言辛苦,隻為調研順利進行。本次調研我們事先與各地縣委組織部聯系,将函提前傳真過去,受到了當地組織部的熱情歡迎,在座談會上與我們開懷交流,我們也順利獲得了豐富的信息材料。
調研中,同學們帶着滿腔熱血與求真務實精神來到農村基層這片土地上,克服重重困難,虛心學習,收獲了一生中最寶貴的精神财富。通過調研,一方面全體成員不僅獲得了關于武陵山片區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第一手實踐資料,也從調研過程中學習了社會調查的方法,提升了實踐能力,提高了團隊合作精神。寓理論于實踐的學習方式為研究生們今後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進一步加深了對基層黨建問題認識,強化了對全面從嚴治黨要向基層延伸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也了解各縣委組織部在抓基層黨建方面作了有益探索,有許多具有鮮明特色的經驗值得借鑒,并融入到下一步的研究中去,為基層黨建工作開展探索新的方式和出路。